这两天的大跌行情让许多投资者切身的体会到了股市的系统性风险。相对股票而言,由于投资分散,基金的抗跌性体现了出来。以5月30日和6月4日这两天来说,上证指数跌幅分别达到6.5%和8.26%,而开放式基金平均跌幅分别为5.03%和5.54%,明显小于大盘。与此同时,基金之间业绩差异在也在震荡中逐渐拉大。5月30日以来,净值下跌最多的基金达到18.55%,最小仅为3.8%,有117只基金的跌幅超过10%,也有83只基金的跌幅小于10%,那么对投资者来说,如何找到抗跌品种呢。
一般来说,在下跌时,股票仓位越高,基金跌幅就可能越大。按照股票仓位从高到低进行排位,依次为:股票型、偏股型、配置型、保本型、偏债型、债券型以及货币型。
有数据显示,除去货币基金,今年以来的前两个大跌日———“2·27”和“4·19”,不同类型的基金跌幅均按照上述次序递减。“2·27”当天,上证指数跌幅为8.84%,股票型、偏股型、配置型、保本型、偏债型这几种基金的下跌幅度依次为8.16%、7.58%、6.9%、2.86%、2.72%;“4·19”当日,上证指数跌幅为4.52%,上述几类基金的跌幅分别为3.82%、3.55%、3.22%、1.23%、0.97%。
可见,选择股票仓位适中的基金,在震荡行情中可以回避下行风险。当然,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在牛市格局不变的情况下,不妨选择配置型基金,此类基金仓位变动灵活,攻守兼备。
除了选择仓位较低的品种外,还可以考虑一些近期进行过持续营销的基金,例如封转开、拆分和大比例分红。因为上述营销活动会扩大基金规模,新进入资金可摊薄股票仓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风险。
也可以从基金的投资标的上进行选择,通常而言,大盘股的走势比较稳健,波动幅度小于中小盘股,所以跟踪大盘股票的基金往往会比小盘股基金波动幅度小。
比较专业的投资者还可以从一些指标看出基金的风险,这些指标可以在晨星公司网站上方便的查到。比如衡量系统性风险的β系数(贝塔系数)。β系数是一个在介于+1和-1之间的数值,反映了基金对市场(或大盘)变化的敏感性,β越大,一般来说风险也就越大。β等于1,表明基金波动和大盘相同,β大于1,表示基金波动大于市场;小于1,说明基金波动比市场小;如果是正值,说明基金的波动和大盘同向;如果是负值,表示基金的波动和大盘反向,也就是大盘涨的时候它跌,大盘跌的时候它涨。举个例子,β为1.5,说明当大盘涨1%时,它可能涨1.5%,同理,大盘如果跌1%,它有可能跌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