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银保险对近期“外资转中资”的传闻缄口不言,不过保监会网站昨日挂出的一则“调整中银保险经营业务范围”批复,仍从侧面印证了其“变身”一说。
从批复内容来看,中银保险的业务范围将调整为: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保险资金运用业务、以及经保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尽管批复中尚未提及中银保险原先业务范围及新增业务范围,不过,有关人士昨日向记者表示,在目前对外资财产保险公司业务范围的批文中,并未涉及到“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保险资金运用业务”这一项,包括目前已经获得“分改子”资格的几家外资财险。
也就是说,中银保险昨日被放行开展保险资金运用业务,从一定程度可印证其已由外资变身为中资的说法。
一家外资财险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外资财险在华分支机构的资金运用管控权基本收归于全球总部,加上目前首当其冲的任务是完成机构扩张,因此,目前我们对保险资金运用的需求不是很大。”这也是为何保险资金运用未出现在外资财险业务范围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业内人士分析称,按照批复的内容来看,只要达到保监会等监管部门对保险资金运用的具体标准,中银保险就有资格参与到现已开闸的投资渠道中去。
尽管实际全资控股方中国银行为中资身份,但其出生地为香港地区的背景,仍使其内地发展被刻上了外资保险回游的烙印。为了享有内资保险公司才能涉足的交强险等法定业务,中银保险在内地蛰伏近十年。其“外转内”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亦经过了设立代表处到升级为分公司,再到改制为子公司的“三部曲”。
相关人士透露说,被保监会列入中资保险公司进行管理的中银保险,在机构扩张上已“踩下油门”,江苏、深圳、浙江、广东等地开设分公司后,目前正紧锣密鼓地筹备上海分公司。而近期开展交强险业务的批复,对于提升中银保险的保费收入亦具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