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重庆特刊
  • 10:重庆特刊
  • 11:重庆特刊
  • 12:重庆特刊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人物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
  • C8:钱沿·指南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2007 年 6 月 1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焦点
    告别公司债短板 资本市场步入均衡发展新时代
    吴晓求:公司债将对 银行提出较大挑战
    以市场化手段缓解流动性过剩
    关于富成证券实施客户交易结算资金 第三方存管(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银证转账客户)批量转换的公告
    公司债启航 试点期拟限上市公司发行(上接封一)
    公司债市场化发行 制度框架基本明确
    业内认识:部分条款仍有待进一步明确
    券商瞄上公司债“蓝海”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以市场化手段缓解流动性过剩
    2007年06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叶展

      

      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流动性过剩的形势下,大力发展公司债将成为增加资本市场供给、抑制资产泡沫的一项重要的市场化手段,对于拓宽居民投资渠道、均衡发展资本市场更有着重要意义。

      申银万国研究所分析师梁福涛指出,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并非是短暂现象,而是全球和中国经济金融持续失衡的一种必然结果,短期内应当通过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来疏导过剩的货币流动性,通过不断增加产品供给,可使市场不断有效吸纳过剩流动性,同时降低市场出现泡沫的风险,保持市场稳定。而资本市场不仅包括股票市场,还包括各类债券市场。

      “居民的理财意识正在觉醒。如果庞大的居民存款不能找到充裕的投资渠道,势必造成大量资金涌进股市或者楼市,容易引发资产泡沫。而公司债的推出,将为投资者提供一个风险较低、收益较高的投资渠道。”专家表示。

      湖南证监局局长杨晓嘉曾经指出,在成熟市场,散户投资者的投资中有70%投在公司债上面。而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底中国国债占GDP的比重仅仅为14%,企业债(不含金融债)占比更是仅2%。

      梁福涛认为,从资本市场均衡发展出发,当前资本市场也应在于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尤其是大力发展公司债市场。在公司债券市场发展得到持续鼓励的情况下,未来公司债将飞速发展,预计2010年企业(含公司)债规模将在2006年底的基础上扩大3倍,市值有望超过1.5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