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证券·金融
  • 4:时事·国内
  • 5:时事·海外
  • 6:观点·评论
  • 7: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 8: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11:特别报道
  • 12:特别报道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专 版
  • A7:专 版
  • A8:广告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书评
  • B8:专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投资者教育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私募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故事
  • C16:基金·人物
  •  
      2007 年 6 月 1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6版:基金·投资基金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6版:基金·投资基金
    精算使我撞上了 去年最牛的基金
    开基净值全部上涨
    大盘封基升势凌厉
    买新基金需遵循六大章法
    怎样选择合适的 基金投资策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买新基金需遵循六大章法
    2007年06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阮文华

      

      随着证券市场股指连创新高,新基金的发行可谓是一浪高过一浪,限量营销和比例配售的热度不减,从而激发了更多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但在新基金抢购的背后,仍存在诸多新基金认识上的误区,需要投资者引起注意和重视。

      第一,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作基金的能力。相对于老基金来讲,新基金没有历史运作业绩作参考,但投资者完全可以从基金管理人的历史管理和运作过程中的表现去衡量,特别是其旗下的其它基金业绩表现,从而对新基金的未来表现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第二,新任基金经理的资历及从业经历也是投资者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有较长的从业经历,基本上造就了基金经理丰富的投资经验,对新基金的成长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第三,新基金的发行时机。在证券市场的某个阶段性高点进行新基金的发行和建仓,将会付出较多的建仓成本,对新基金的成长将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而在震荡市或阶段性的市场低点选择发行新基金,将会使新基金在建仓过程中吸收被市场低估的股票品种,从而为基金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低成本不是抢购新基金的理由。投资者选择基金投资,就是选择基金的未来,了解其赚钱能力。因此,基金净值的增长幅度就成了投资者选择优质基金的重要标准。但是投资者对新基金的投资均是建立在现实的成本误区之中,静止看待基金的净值而忽略基金净值的动态表现。

      第五,类推基金业绩不可取。为了摒弃投资者对基金净值恐高症,基金管理人对于成长性较好,净值增速较快的基金均采取“大比例分红”、“复制”和“拆分”基金的方式,将基金的净值降为1.00元。从低成本购买基金的角度确实为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投资机会,但创新型基金的表现如何,仍然需要得到市场的进一步检验。投资者在参与创新型基金购买时,以母版基金的表现做为衡量新基金的标尺,也是不全面的。因为创新型基金面临的市场环境已今非昔比。不同的市场环境下,需要基金管理人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市场环境的变化具有不可替代性,更不具一定的复制性,投资者为此而需要加以注意。

      第六,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是否与新基金相匹配。投资者对新基金的未来收益寄予了良好的预期,但是不是就说明投资者对新基金产品的收益和风险有了充分的准备和积极的认识,还需要投资者做投资前的自我风险评估。因为新基金的认购金额低,并不代表新基金没有一定的投资风险,或者说市场变化不会对其造成冲击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