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黄蕾 秦媛娜
在中国信托业一路发展过程中,著名经济学家王连洲为此倾注了数十年心血。因而,对于信托机构近年来成长的评价,王连洲教授具有一定发言权。“不论社会对中国信托投资机构过往的功过是非如何评论,信托机构对于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业改革开放是功不可没的。”
在王连洲看来,上海证券报主办的这次“2007中国信托高峰论坛”,是2006年信托公司硕果累累的一次展示会,亦是对信托公司未来发展的一次展望会。
犹如春天的青草
“去年,全国绝大多数信托公司以开拓创新的产品、优异的经营业绩圆满实现了具体目标,兑现了对委托人的承诺,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尤其是华宝信托、上海国投等。”
对于去年信托公司取得的成绩,王教授毫不吝啬地抛出了赞美之词。他说,这使业内人士感到欣慰,历经几百年的发展演变,信托制度已经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在财富管理、投融资中介、社会公益等方面独具优势的制度设计。
王教授习惯把信托投资机构比作“春天的青草”:不管生长环境如何变化,生命力依旧顽强。“我国信托投资业诞生近30年来,历经风风雨雨,道路坎坷。不过,信托投资机构还是犹如春天的青草,生命力甚强,如今依然活跃于中国的资本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信托法以及相关行政法规和规章的颁布实施,信托制度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可。作为我国金融业的四驾马车之一,信托公司已成为产业、货币等市场中的重要参与主体之一。
成各路资本眼中“猎物”
事实上,信托行业潜在的利润空间使其一直是国内外金融机构、财产管理机构眼中的重要“猎物”。
在国内信托领域,有正在酝酿筹备新信托公司的,也有正谋划兼并现有信托公司的,更有采取银信合作、证信合作、保信合作等方式的……信托主体规模扩大的途径不一而足。在王教授眼里,这些资本进入信托业殊途同归,就是利用信托的制度功能优势,创设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作为利润扩充的重要来源和选择点。
对于信托市场上的“风吹草动”,王教授悉数道来。“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提出:建设银行将会新建或收购信托公司,因为这行业的潜力很大,是贷款之外一个重要的金融工具。可见,信托投资机构已成为金融服务中介、财产有效管理的一块金矿,而非鸡肋。”
踏上业务转轨的航船
近段时间以来,市场传递出规范、发展、壮大信托业务的积极信号,这意味着信托业目前所遇到的问题尚有不断沟通、协调、积极推动解决的余地。“目前,信托投资机构既然踏上了主要业务转轨的航船,就要乘风破浪的前进,争取早日达到做强做大的彼岸。”王教授说。
王教授认为,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宽泛、更多层、更全面、更快捷、更有效的高要求,与此要求相比,我国的金融服务机构不是多而是少,我国的金融服务业覆盖面不是大而是小,金融的创新服务功能开掘不是足够而是十分欠缺。
他进一步补充说,目前一方面货币市场流动性过剩,十多万亿元存贷款差,通货膨胀压力日增;另一方面,因金融机构、投资渠道、理财产品无法满足需要,致使许多中小企业、高科技创新企业、基础设施以及大型公益项目因缺少资金而嗷嗷待哺、步履维艰。上述现象足以说明,投融资渠道和桥梁是何等的不足,财富管理业的市场潜力是何等的巨大。
王教授继续引用一些公开资料解释说,去年中国理财市场本外币募集资金金额共计4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90%,全年新发基金89只,首发募集资金3800亿元;而全年发行信托产品487个,发行规模590亿元,同比增长20%。“这必然预示着信托展业的广阔空间,无不说明信托机构强调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维护自己市场主体地位和创新权益,推动自己继续发展壮大的天然合理性。”
空间虽然很大,市场仍需规范。王教授表示,信托公司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稀缺壳资源,谨慎经营,创新发展,开拓前进;另外,要重视市场的需求萌动,业务方面要不断创新,并注重对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