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上海总部近日发布《上海金融稳定报告(2007)》(下称《报告》)称,2006年上海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金融稳定创造了良好环境,上海金融在改革、创新和开放中稳定发展,金融业整体竞争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金融体系稳健性进一步增强。不过波动性风险、结构性矛盾、跨境风险传递等方面因素可能影响金融稳定,在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同时应密切关注。
《报告》认为,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尽管央行施行一系列紧缩性政策,但仍然难以完全消除流动性过剩的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在上海也表现较为明显。2006年,上海证券市场的大幅上涨,资金驱动是其中较为明显的作用因素。“快速上涨的股指和巨大的市场交易量,容易掩盖资本市场的深层次矛盾。一旦预期发生改变,资产价格的波动与震荡,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个人资产大幅缩水、金融机构的呆坏账增多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影响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发展,对此需予以防范。”
上海经济金融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如投融资结构不够协调、经济增长对间接融资依赖度过高、金融机构资产配置结构失衡等矛盾依然存在,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金融稳定也可能构成影响。因此要关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发生的变化。
《报告》指出,在鼓励金融创新和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范跨市场金融风险及其扩散传递。“从某种意义上,跨市场金融风险源自金融综合化经营趋势下跨市场的金融创新。通过金融创新产生的跨市场、跨行业交易载体、交易方式以及组织形式打通了资金流动的通道,使风险在金融市场的各个子市场传递,进而向银行、证券、保险类机构扩散传递,从而使系统性风险的控制更为困难。”
此外,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外资银行在上海设立分行或分支机构将进一步增加,市场份额也将进一步提升,上海中外资银行新的竞争格局正在形成。特别是在外国已经采取综合经营的金融集团,实际上在上海已经开始取得综合经营的优势,并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对中资银行构成一定压力。
同时,随着经济金融的全球化发展,上海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国际金融市场风险的跨境传递更为迅速。
人行上海总部强调,2006年中期出台的规范外资进入房地产的相关政策,虽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境外资金投机引发上海房地产非理性波动的可能性,但仍应对部分境外资金规避现有政策限制,利用各种方式投机房地产的问题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