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行情再度越上4000点,月初行情剧烈震荡带来多方面的冲击正在被逐渐抚平。只是,行情演绎的重心、投资者的视野与策略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通胀压力的形成鞭策着人们产生了更强的投资欲望;另一方面,已经不便宜的行情估值与宏观紧缩政策在促使人们不断优化投资策略与资产结构。
通胀压力带来助涨效应
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外资从明暗两道纷纷流入,在外汇顺差越来越多之时,央行为了对冲外汇只能发行大量基础货币,使市场流动性高度泛滥,其带来的不单是资产价格高涨,还有物价水平的显著提升。不包括房价涨幅的5月份CPI达到了3.4%,最初“由一块猪肉带来的”涨价潮仍在进一步蔓延,显然,通胀压力已经是所有民众面对的新课题。也考问着所有的投资人:您的财富月度增值幅度超过3.4%了吗?
通胀预期的形成并进一步强化必然会促使更多闲散资金、银行储蓄寻找投资收益。并且,通胀预期下的资金增值需求将进一步提升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这种更主动积极的投资欲望对股市行情具有显著的助涨作用。在这一新形势下,诸如加几次息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对遏制流动性的效用已越来越轻微,相反,加息会加大外资进入的规模,难以真正改变流动性充裕的局面。因此,尽管目前行情的估值水平已经较高,但只要市场充裕的流动性仍在,则行情向上的原动力就在。
高估值带来资产优化需求
截至5月15日,A-H公司A对H股平均溢价为48%,上证综指与香港国企股指数的市盈率是40.55倍与20.85倍,在巨大价差与良好安全边际的吸引下,在QDII政策的推进下,伴随着巨额国内资金的流入,近期H股行情风生水起,迭创历史新高。A、H股间的行情也出现了强弱逆转的局面,由之前的A股大涨H股小涨转化为H股大涨A小涨的新格局。A、H股之间行情局势的扭转是跨境资本优化投资策略与资产结构的结果。同样,就A股行情自身,就不具备跨境条件的A股投资者,当前也需要进行投资策略和资产结构的优化。因为,虽然A股主体趋势仍向好,但估值水平已不便宜,并且行情的结构性特征已十分明显;更因为, 按照目前交易量水平下的换手率,结合交易成本已成倍数提升,以年度计算全年的交易成本将超过所有上市公司的年度利润总和。而目前可流通的股票还不到总量的一半,交易成本高过公司利润使得目前的A股行情实际上已经不如零和游戏,这是一个潜在的隐患。这说明目前A股行情整体趋势向好完全依赖于充裕的流动性,这也使得理性投资者不得不以“安全边际第一,超额收益第二”来作为当前优化资产结构的策略核心。
蓝筹溢价与投行创造价值
在3-5月份的低价题材股行情中,绩差股因受到新入市投资者的追捧反而享受到了高溢价,甚至达到了局部泡沫化的程度。而20%公司创造出80%利润的绩优公司,尤其是一些大型蓝筹股却被市场忽视,这是“5·30”行情阵痛的主要原因。实际上,无论是追求安全边际,还是谋取长期牛市中的可持续性收益,抑或是对将来股指期货的预期,蓝筹股更有理由享受牛市中的溢价。正是蓝筹股的“拨乱反正”,目前的行情在得益重返4000点之上;正因为市场资产结构优化的重心已经向蓝筹股倾斜,也是人们预期大盘在4000点之下跌不深的主要依据。如果说去年四季度的蓝筹股行情从原先的低估状态实现了合理估值,则当前业已展开的蓝筹股行情正在普及“蓝筹溢价”的新理念。
当然,只要大势依托于蓝筹股处于相对强势的氛围中,题材股行情永远不会落寂。如果说,“5·30”之前的题材股行情带有“说故事”的成分,则经过阵痛洗礼后的题材股行情将更讲究真材实料。同时,货真价实且具有独立性行情特征的题材股,比之“5·30”之前铺张性“说故事”的行情走势将更为凶悍。虽然,如何获取题材股所蕴涵的超额收益,以及避免“乌隆题材”所带来的巨大风险一直是普通投资者的“世纪难题”。但这为具有规模性资本的机构投资者带来了一个新的投资模式:投行创造价值。机构投资者在为上市公司的重组、资产注入、整体上市、并购重组等项目进行投行业务之时,早就识别了“乌鸡与凤凰的差异”。因此,与“5·30”之前题材股行情大众化色彩浓厚所不同,后一阶段“投行创造价值”下的独立性题材股行情将更多地出现机构投资者的行为。
显然,在机构投资者“安全边际第一,超额收益第二”新的优化策略中,蓝筹股充当着“安全边际”的角色,“投行创造价值”承担着获取超额收益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