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信息披露
  • 10:特别报道
  • 11:特别报道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信息披露
  • B7:专栏
  • B8:公司调查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高手博客
  • C8:理财·钱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2007 年 6 月 2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1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1版:理财
    资金面压力将逐步影响市场
    谨慎 只为前期高点临近?
    A股不具备出现持续泡沫的可能
    牛市是如何炼成的
    优化策略 优化结构
    今日视频·在线
    把好“入口关”
    上证网友指数
    十佳分析师指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牛市是如何炼成的
    2007年06月2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姜韧

      

      日本汇率:1971年-1989年18年间,日元对美元从360日元升到120日元,升值3倍;日本股市: 18年间股指从2000点涨到39000点,涨幅20倍。韩国,股价和汇率走势也完全正相关,1985年-1990年,韩元升30%,股市涨了5倍。台湾地区,1985年到1990年,台币升了60%,股市涨了12倍。新加坡,1985年-1995年,新加坡元10年升了60%,股市涨了5倍。另外当这些国家和地区本币大幅升值结束后,股指亦出现大幅回落或震荡。可见本币升值会带来股市的走牛,而本币升值时间延续得愈长,牛市也就走得愈漫长。

      人们现在最担心的是境内股市泡沫将类似1989年日本股市泡沫一样崩溃,这其实忽略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大国经济崛起战略背景;目前人民币升值幅度连10%都未到,而且是缓慢地温和升值,按此速度升值时间可能会长达10年左右;而从境外本币升值案例分析,境内股市大牛市才刚刚开始;未来当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时,股市才会出现剧烈震荡;而当人民币升值接近尾声时,股市的泡沫才会真正崩溃;因此挂钩人民币升值的本轮境内牛市,还远远没有走到尽头。

      适度的股市泡沫绝非坏事,关键是看泡沫能否真正为实体经济最终创造价值。从美国历史上几次投机泡沫来看,美国早年的铁路股投机狂潮,对美国的铁路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再后来的钢铁股及军工股投机狂潮,对美国的钢铁产业和军工业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高科技股的投机狂潮更促成了美国的现代产业升级。而评论日本泡沫崩溃时,我们往往忽略了日本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事实,因为资产泡沫破灭了,但丰田、索尼这样的大公司则得益于股市泡沫成长起来夯实了日本实体经济。

      所以泡沫并不可怕,关键是将泡沫导向何处?当我们的泡沫离开了绩差股、题材股的投机炒作,走向国家支持的做大做强的蓝筹股,走向产业创新类股票的时候,泡沫将是健康的。当境内股市上涨4倍之后,恰逢通胀数据翘头、经济有偏热之嫌,宏观调控政策可能再度组合出拳,再好的牛市也有牛低头饮水的阶段;牛市盘整阶段投资者仍应将择股策略,仍应坚持价值成长,锁定复制实体经济的资产注入股和推动产业转型的新经济成长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