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舆论的态度值得注意。6月19日,某指定报纸头版刊登了《健全市场运行机制,促进股市健康发展》的文章。次日,上海和深圳的指定报纸,均不约而同地在评论版头条刊登该文。显然,该文章不仅仅是报社编辑部的意思,而更多的是舆论在为管理层规范、推动、引导和调控股市,作新的准备呢。
下半年的扩容高峰正在构筑中。首先,H股公司回归将再掀高潮,红筹股回归行将破题。北京首都机场(0694.HK)、上海复地(2337.HK)、富力地产(2777.HK)、中海油田服务(2883.HK)、紫金矿业(2899.HK)等回归方案已经股东大会通过。中国石油(0857.HK)、建设银行(0939.HK)董事会已分别提出发行不超过40亿和90亿股A股的预案。6月19日,两者收盘价分别为11.16和5.25港元。因此,其A股募集资金合计可在800亿元以上。建设银行已在境外全流通。如无变化,其A股至多也仅90亿股。中国石油一旦回归,在禁售期过后,境内上市规模可达1,619.22077818亿股,占总股本的88.47%。同时,《境外中资控股上市公司在境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点办法(草案)》已在内部征求意见。据报道,中国移动(0941.HK)回归A股的规模也可能达到800亿元。
其次,一部分上市公司将积极发行公司债券。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初期,试点公司拟限于上市公司。目前,商业银行贷款的基准利率为:1年期,6.57%;1~3年,6.75%;3~5年,6.93%;5年以上,7.2%。而6月初以来发行的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的相关情况是:07北控债、07网通债、07津城投、07中海集运债、07航天债、07青岛国信债期限10年,年固定利率分别为4.55%、4.50%、4.55%、4.51%、4.50%、4.72%;07国电债期限15年,年固定利率4.83%。显然,只要符合发行条件,谁会向商业银行贷款呢!截至6月20日,我国1575家上市公司中,有1571家已公布2006年度业绩。由于以往很少发行公司债券,未来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的上限,将在1571家上市公司2006年末股东权益合计51930.90亿元的40%,即20772.36亿元附近。1571家上市公司2006年末负债及股东权益总计339427.49亿元,资产负债率84.70%。因此,它们应该很愿意完善负债结构,降低财务费用。更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以后每通过股票发行净募集1元资金或以其他方式增加1元净资产,意味着有可能获得0.4元的公司债券发行额度。并且,从《关于〈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的表述看,在试点的中后期,非上市公司也将获准发行公司债券。因此,债券市场的规模将迅速做大,并最终在融资规模上超过股票市场。
上市公司2006年度业绩的反常增长,已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前不久,财政部、中国证监会有关官员表示,执行新会计准则会导致部分上市公司操纵利润。对此,政府已予以高度关注,并将严厉查处。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的有关文章也明确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上市公司群体曾经出现过净资产收益率集中分布在10%的反常现象,其背后的原因是当时配股和增发所要求的10%净资产收益率的标准。从已披露的上市公司2006年报看,净利润增长超过50%的上市公司大量出现,这和‘10%现象’一样是反常的,不排除一些上市公司进行了做高业绩的可能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该文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研究报告。随着利率的调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调低以及其他宏观调控措施的出台,经济增长偏快的现象必然会改变。一些上市公司继续大幅度操纵利润,助长投机泡沫,不仅不合时宜,而且还有违规之嫌。这样,动态市盈率与静态市盈率比,究竟是高还是低,最终也会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