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苗燕 但有为
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昨天在“亚洲金融危机十周年国际研讨会”上再次强调了中国汇率政策的基本方针是“加大汇率形成机制的灵活性,但是速度不能太快。”因为,中国采取何种汇率政策,不是单纯的汇价问题,而是经济结构问题,汇率不能解决的问题很多。
吴晓灵指出,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来自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而这个双顺差,是我们国内高储蓄、高投资,低消费这种结构造成了我们有多余的产品必须出口,才能够实现整个经济的平衡。然而这种出口的态势,吴晓灵也承认“并不是一个最优的选择。”
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并采取了多项措施力求实现国际贸易平衡。除政府一直在通过扩大内需的方式,减少储蓄和投资的差额外,“我们现在外汇多了,也要加大进口,要清理限制进口的政策。而且我们应该限制盲目的出口。”
几天前,财政部下发了提高的资源能源和产品的出口税率,同时降低了很多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这是控制出口、鼓励进口、收缩顺差的重要政策信号。
不过,吴晓灵强调,人民币的升值并不会导致国际贸易的顺差减少。她说:“解决贸易的顺差,是靠资本的流出来平衡的,从而最终达到国际收支的平衡。因而中国政府也希望我们的企业在资本项下能够走出去,能够到境外投资。这是我们平衡国际收支的一种政策。”
尽管让人民币快速升值并不是减少国际贸易顺差的灵药,但相关部门也做了大量努力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吴晓灵说:“我们最近这几年在外汇管理方面,有大量的经常项目的便利的措施,而且放松了很多的资本项下的管制。就是想在外汇市场上,形成一种释放合理的供给和需求,最终达到按市场供求决定汇率水平。”
吴晓灵同时表示,短期投机性资本的异常流动,有可能构成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加强对跨国资本流动的监管,尤其要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管,各国应该研究加强对对冲基金跨国活动监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