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产品扩容新机遇
中国证监会上周颁布《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以及关于实施的有关问题的通知,自7月5日起执行。根据规定,符合一定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在获得证监会批准的QDII资格后,将可为境内居民提供境外理财服务。其中,基金公司以发行公募基金的形式进行,证券公司以集合理财产品的形式进行。
点评:投资者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参与全球其他市场的投资。更重要的是,随着泡沫危机论的不绝于耳,“恐高”效应不断扩散,投资者们将可以通过选择投资成熟市场的QDII产品来分散风险。
然而投资QDII产品有几点需要注意。首先是与国内投资相比,QDII产品具有汇率风险。之前一些银行系QDII的做法是提供一些规避人民币升值风险的条款。所以投资者在购买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的QDII产品时也应该注意这一点。第二点是投资者在投资QDII产品时应该关注相关管理人员的资质。管理QDII产品的基金经理与国内基金经理相比应该具有更广泛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因为海外市场通常是与国内市场不尽相同的。中国证监会规定,申请QDII的机构必须具有5年以上境外证券市场投资管理经验和相关专业资质的中级以上管理人员不少于1名,具有3年以上境外证券市场投资管理相关经验的人员不少于3名。另外,投资者在查阅相关业绩时也要小心,因为各个国家的财务状况披露方式是不同的,这有可能造成引起误解的业绩报告。此次颁布的《通知》特别规定,基金应当按照全球投资表现标准计算和表述投资业绩。
基金销售费用参差不齐
基金公司的销售费率正逐渐上涨。2006年6月,南方基金公司旗下复制基金—————南方稳健成长贰号,把100万元以下规模资金的认购费和申购费都提高至2%,此后华夏、博时、易方达等基金公司发行的复制基金产品认购费和申购费都提高至2%,目前,基金的申购费率最高已经达到2.5%。在6月中旬的新发基金中,景顺长城精选蓝筹的认购费率上升至2%,申购费率达到2.5%,在同期新发基金中费率属于高端水平。
点评:与前期将申购费由“内扣法”调整为“外扣法”对投资者的利好比起来,近期基金销售费悄然上涨应该引起投资者的警惕。基金热卖是促使销售费用上涨的主要原因。去年下半年以来,股市诱人的赚钱效应促使基金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参与,新发基金首日屡屡出现规模失控。为了控制基金规模,基金公司推出营销新手段“比例配售”。“基民”的热情还可以从其他营销途径中体现,如大比例分红、分拆、复制等。这些销售方式都无一例外得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可以说,基金投资者强烈的购买欲望为销售费用悄然上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国内基金的销售费用通常在银行、券商、基金的直销机构以及其他代销机构之间分成。销售费用的提高应伴随销售机构咨询服务质量的改善和深化。目前,国内基金不同销售渠道的费率差异化明显。通过银行渠道购买基金的费用最高(目前认购费最高为2%,申购费为2.5%),通过基金公司网站购买的费用偏低(通常为0.6%),投资者从每个渠道获得的服务也不尽相同。在银行购买基金可以获得客户经理的咨询意见,较适合于初次涉足基金的投资者;后者在网上交易方便快捷,需要投资者对基金的投资策略、风险等有进一步的了解。此外,基金公司还适时推出基金的费率优惠活动,投资者可以给予更多关注,灵活选择合适的费率水平。
基金公司自投基金收益颇丰
今年以来,基金公司投资自家基金的热情高涨,不少基金公司通过这种方式分享牛市行情带来的巨大收益,从而为自己开辟了除管理费收入之外的又一增收途径。规模较小的公司和新成立的公司也可以通过投资自家基金缓解经营压力。此外,工银瑞信于6月21日通过代销机构申购工银瑞信增强债券。
点评:2005年6月8日,证监会颁布关于基金公司运用固有资金进行基金投资的通知后,大大放宽了基金公司自有资金的获利能力。在2006年的牛市行情中,多数基金公司运用固有资金投资于旗下股票型或积极配置型基金,取得了较好的收益,使得基金公司正规的管理费收入之外还有另一获利渠道,对基金公司是一利好。当然,在牛市环境下,基金公司通过这种渠道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但仍需要防范风险,毕竟将投资于基金比债券和银行存款要承担更高的风险。对于基金公司运用自有资金投资于旗下基金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证监会有如下规定防范:如不得投资于ETF基金;投资于封闭式基金的份额在合同终止前不得出售;购买渠道只能通过代销机构,持有份额期限不少于六个月,同时对信息披露也有严格的规定。
基金投资不能仅凭理财意识
2007年5月中下旬,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大、中、小城市进行了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当前物价和利率水平下,居民消费意愿连续3个季度下滑,与投资股票和基金意愿连续攀升的运行轨迹相反,反映出在当前股市高涨的诱导下,部分居民中已出现暂缓消费的变化。与前几年银行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的状况相比,目前国内居民储蓄意愿逐渐下降,取而代之的是购买股票和基金的意愿持续攀升,主要源于去年至今的牛市让不少投资者赚的盆满钵满,这对股票或基金涉足不深的投资者不免产生诸多诱惑。让我们欣慰的是,普通居民的理财意识正逐步建立;然而,在阶段牛市中滋生出的短期行为却令人担忧。
点评:目前,市场中仍有不少投资者将基金视为银行的理财产品,忽视风险,认为基金稳赚不赔,没有对基金收益的合理预期。这种心态导致不少投资者贷款投资,倾其所有,盲目买进高风险的投资品种,追逐市场上的热门产品。殊不知热门基金正逐渐降温,投资者将面临拖延还款,甚至无法还贷的风险。多数投资者将选择基金当作银行的本职工作,赚钱了开心,亏损了就埋怨客户经理。欠缺正确选择基金的方法使他们缺少主观能动性、容易盲从;缺乏自身理财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笔者认为,投资者不缺赚钱意识和投资热情,缺少的是树立理财目标、对财富的理性认识、稳健的投资心态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基金理财应该是理性淘金和长线持有的完美结合。前者建立在投资目标和风险偏好的基础上选择基金,后者是指在你的投资周期内,如果所选基金没有发生基本面的变化,长线持有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