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由中国证监会主办、主题为“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治理与发展”2007年上市公司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这次会议透露出的诸多信息,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在我看来,“公司治理溢价”,就是很重要的一条。
众所周知,寻求上市公司市值的提升,获得市值的溢价,可以从主业溢价、管理溢价和投资者偏好溢价三个维度进行。所谓“主业溢价”,就是上市公司进行主业溢价的管理,其核心是要建立起有竞争力的主业持续发展能力。因为从中长期看,主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是上市公司获得主业溢价能力的关键之一。所谓“管理溢价”,就是公司管理和治理质量溢价。上市公司管理水平可以影响公司对社会资本的吸纳能力,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看好的程度和社会资本在公司内部的积聚程度。管理能力越强的公司,或者公司治理水准越高的公司,通常就越是受投资者看好,其吸纳社会资本的能力越强,股价溢价能力也就越强。这种由管理水平所引起的公司股价的增加和市值的增大,即为“公司治理溢价”。公司治理能带来溢价的原因,是因为管理是企业持续增长的根本。上市公司的管理水平必须要体现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并能与公司的主业发展相协调和匹配。这种溢价,实际上是通过清晰透明的公司治理的机制设计,增强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整体运作机制的信心,大量的市场研究证明,投资者愿意为良好的公司治理支付溢价。至于“投资者偏好溢价”,则是从投资者行为角度提出的,衡量公司流通市值受投资者行为影响而增加的能力。由此观之,在议论上市公司股票的“估值”时,要多个视角,只把眼睛盯在市盈率、成长性等方面,不考虑“公司治理溢价”,实在是一种偏颇。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上,给予公司治理水准高的上市公司以比较高的“溢价”,是一种“规则”。据麦肯锡公司前几年年所做的调查研究显示:良好的公司治理,越来越被国际资本市场和全球投资人看作是改善经营业绩、提高投资回报、走向国际化的一个重点。在财务状况类似的情况下,投资者愿意为“治理良好”的亚洲公司多付20%-27%的溢价,愿为“治理良好”的北美公司多付14%的溢价。因此,改善公司治理所带来的股票溢价,对于大股东来说是有现实收益的。全国社保理事会副理事长高西庆也曾表示,社保基金希望投资管理人更加关注大盘蓝筹,关注拥有良好治理结构的上市公司,而不是“市场上什么东西热就炒什么”,国外成熟市场的调查报告显示,大的机构投资者往往愿意为那些拥有好的治理结构的公司支付10%-15%的“溢价”。近两年来,监管层在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准方面做了很多扎实有效的工作,这种工作的效应,我想,也应该在“公司治理溢价”上体现出来。
据了解,海外一些指数公司正在研究推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指数,通过这样的形式给出比较直接的量化考核指标。在这方面,我们的工作可否也进一步加快,从而引导投资者更加理性地投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