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广告
  • 4:焦点
  • 5:金融·证券
  • 6:信息披露
  • 7:观点·评论
  • 8:信息披露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时事
  • 12: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 13: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4:上证研究院·政策新动向
  • 15: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16:特别报道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专 版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大全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信息披露
  • B7:书评
  • B8:专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周刊
  • C3:基金周刊
  • C4:基金周刊
  • C5:基金周刊
  • C6:基金周刊
  • C7:基金周刊
  • C8:基金周刊
  • C9:基金周刊
  • C10:基金周刊
  • C11:基金周刊
  • C12:基金周刊
  • C13:基金周刊
  • C14:基金周刊
  • C15:基金周刊
  • C16:基金周刊
  •  
      2007 年 6 月 25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焦点
    基金静对QDII新政 称不会影响建仓策略
    中国经济 是否面临“拐点”引激辩
    基金公司有望“两条腿”走路
    基金备战QDII进展不一
    关于对四川迪康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董事长曾雁鸣、 董事孙继林、曾鉴、刘明、银海、尹华栋公开谴责和对曾雁鸣、 孙继林认定其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的决定
    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告
    关于对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刘林峰公开谴责的决定
    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经济 是否面临“拐点”引激辩
    2007年06月2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随着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上涨、储蓄失衡等问题浮出水面,人们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前景也出现了一些担忧。2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2007)”上,经济学家们针对我国经济是否面临“拐点”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本报实习记者 马婧妤

      

      我国宏观经济正在经历一个繁荣期。然而,随着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上涨、储蓄失衡等问题浮出水面,人们对宏观经济运行前景也出现了一些担忧。2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2007)”上,经济学家们针对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展开了讨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主任李建伟在论坛上表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存在全面泡沫化趋势,流动性过剩,投资过热,楼市、股市表现出双重泡沫化发展倾向,收藏品价格上涨,这些现象的出现与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密不可分。他推测,2006年将是近一个短周期以来的顶点,今年GDP增长可能出现小幅下滑,达到10.6%,2008年继续小幅降至10.2%,2009年则可能进一步下滑并维持在9%至10%之间。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连城。他认为,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短缺、生产成本和物价水平的上升,以及政府干预经济过热的举措等因素综合作用,将使我国经济在今年下半年最迟明年上半年向下调整,但此次下调的时间将持续较短,在2至3年之间,由于经济基本面良好,下调时的经济增长率不会跌破8.5%或8.0%。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则持相反观点。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周期不能单从经济方面,光用理论和数据说话,社会和市场环境、经济制度安排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目前我国法制逐渐健全,经济运行处于平稳期,一些企业在经济数据申报时,甚至存在“低报”现象,因而我国在经济增长上还有余地。田国强推测,在国家政策、经济大环境不变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质性“拐点”很难看到,未来3年的经济增长仍将维持在9%以上。

      ■精彩言论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我国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个经济运行的繁荣期,这一周期表现出了快、稳、持续性好的特点,而其实现的内在动力在于我国劳动力发生了结构性改变。

      此次以入世为界碑、为期10年的繁荣期从增长轨迹来看有三个特点,一是速度快,二是运行平稳,三是上升时间拉长。本轮经济繁荣,是在前24年平均9.7%的经济增速基础上实现的,严格说来,其动力先来自内需拉动,而后来自外需推动。而在需求加速扩张时,并没有伴随通胀增长,其解释在于供给增长加快,消费品和投资品都加速增长。而供给增长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劳动力人口的结构性转变。

      在内需旺盛的条件下,之所以未出现通胀,是因为国民产出率的提高,这与市场对内、对外开放加快从而带动经济自由发展程度提高,进而加快流动速度、提高市场运行效率、改善经济结构有关。而除了这些外在因素,“老劳动力”减少,“新劳动力”增加,非知识型劳动力“加快退休”,知识型劳动力占比提高,则是劳动力结构性变化的内因。为了持续经济运行的上升态势,需要加快知识型劳动力扩大再生产,持续改善劳动力结构,提高劳动力机能占GDP的比重。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张卓元:近年来,中国经济运行当中的成绩和问题都非常突出,一方面,2003到2006年我国GDP一直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根据统计,2001年到2005年,中国平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为16.8%。另一方面,在经济增长方式上,也出现了结构性问题,能源瓶颈突出、主要污染物的排放不降反升,流动性过剩,国际贸易摩擦增多,出现结构性泡沫。

      对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试图消解经济运行中的诸多问题,但在政策制定和政策实施过程中,政府决策面临“两难”的尴尬境地:第一,既想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又想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第二,既想改变资源消耗型的粗放增长方式,又不愿大幅提高资源价格和环境损害的成本;第三,既想抑制投资增长过快,又不愿大幅度提高投资成本;第四,既想减少贸易顺差,又怕人民币升值过快,影响国内就业。怎样在“两难”困境中找到均衡点,将是经济运行当中政府决策不得不面对的考验。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连城:自1978年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运行特点相比,近30年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更加明显。

      首先,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路径上移,表现为高位波动。按可比价格推算,1958到1978年,我国GDP的平均增长率不到5.25%,而1978到2006年,平均增长率上升为9.67%;其次,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波长加长,1958到1978年,周期的平均长度为6.7年,而这一数字在1978到2006年间为9.3年;第三,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波幅减小,1978年以前,经济的振荡体现出“高台跳水”、“大起大落”的特点,之后振荡幅度减小,且再未出现过负增长;第四,计划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的扩张期较短,一般为2至3年,而收缩期时间较长,为6到7年,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则相反;第五,计划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到拐点时,不会出现显形通胀和通缩而表现为产品短缺,而1978年以后,中国经济运行到谷底时,表现为市场疲软,即产品过剩。(马婧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