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件“金羊牌”皮夹克,还是20多年前买的。那时候在上海,有股穿皮夹克的潮流,几家著名的皮草行隆冬季节挤破了门。谁知现在衣服还很好,式样早已淘汰。在中国的大城市,已经没有人再穿 “皮壳子”了。前几年我把那件皮夹克带到了加拿大,并穿到了教堂。不料牧师看到后眼睛一亮,连说:“Nice jacket!”。看来是真的在赞美。
留意一下加拿大人的穿着,你会发现有一种各自为政、各施高招的现象。绝对看不到流行的一律。比如这几年在国内看到许多男士爱传单领的夹克,民工穿白领穿甚至相当级别的干部也穿。这种打扮确实是人多一份帅气,但也多一点邪气,贴身保镖黑道人物最适合穿这种夹克。当然 “扮酷”就是另说。
由于加拿大大部分地域较寒冷,所以人们出外总是一件羽绒衣,再好的身材也变得臃肿不堪。逢到下雪,正合了首打油的诗:黄狗变白,白狗变肿。哈哈,不可引类。但加拿大人穿着的确不讲究。没有人注意你穿什么。于是穿得再好也是锦衣夜行。
我有位法国做服装的朋友,前年来考察加拿大的市场,说没戏。法国的时装美服在此歇菜。
在加拿大你有穿着自由,没有攀比的压力。这种身心的解放,在今天的上海还享受不到。有次到银行开讲座,穿的随便了一点,备受听众的睥睨,他们竟不相信我就是那个颇有名气的家伙。
其实,加拿大人的穿着并不是一乱到底的。
在鸡尾酒会上人们极尽时髦之能事,在婚礼葬礼上也中规中距。这且不算,主要是在青年人中,有一种所谓的“CODE”。这词的意思是密码、代码。但在穿着上不知怎么翻译。我是听一位年轻人说的,以后我就关注起街上年轻人的CODE了。我发现同样是华人青年,移民以及留学生和CBC(加拿大出生的中国人)是大不一样的。移民的孩子一般从中国带衣服过来,或者在唐人街买衣服。衣饰偏于繁复、纤细。而CBC的穿着比较粗犷、简洁。在颜色上这几年偏向于黑灰色。新衣服穿在身上像旧的一样。尤其是皮鞋,更能一目了然。北美青年的鞋子都显得粗笨、霸气,而非北美的鞋子都比较精致,包括意大利、西班牙的鞋子都如此。由此我发现,北美青年更以“BIG”为豪,经常进健身房,把胳膊练得跟脖子一样粗。而留学生和移民的孩子还是那么像豆芽菜。CBC的女孩也一样,走路时包斜挎着,两手摆动,步幅很大,全无半点袅袅婷婷的婀娜姿势。于是我想起许多好莱坞电影里的女孩,他们如遇 强暴往往能拼死一搏,竟或脱险甚至克敌制胜。这在我们女孩子中往往是不可思议的。话说远了。
其实加拿大的乱穿衣还是有分寸的。一是区分场合,二是有特定的CODE,只是我们看不懂或者没学会而已。在每个大城市里总有些专门卖带有这种CODE的服装店。当然价格不菲,且年年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