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总经理 吕小萍
在经历了5·30暴跌之后,投资者似乎一个个成了惊弓之鸟,伴随着近期加息传闻的困扰,股市屡屡出现“莫名”的暴跌。典型的是在上周末,在没有实质性利空的情况下,仅仅凭着对“周末加息”的恐惧,股指暴跌100余点。如此大幅度的下跌,一方面反映了5·30暴跌之后投资者心态的脆弱,另一方面,似乎管理层有加强“预期管理”的必要性。
股市交易的是预期。证券市场本来就是虚拟经济,其依托实体经济,但仍有其他因素在里面,在股市运行的分析中,有一支的流派是心理流派,它研究市场参与者的心理预期问题,认为人们对市场的预期可以改变市场的运行轨迹。
研究股民的心理在目前状况下其实是非常现实的需求,首先,中国市场是具有高系统性风险的市场,个股和大盘的联动率据说极高。这点无可否认,在5·30暴跌案例中,我们看到大部分个股都取得了超过30%的平均下跌幅度。足以证明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之大。其次,从市场的开户数据分析,经过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的开户数据分析,大量的百姓在转为股民,这种全民运动的现状,迫使我们思考大众的投资心理,和对于大众心理预期的合理引导问题。
目前处于4000点附近,孰高孰低是个问题,但从本质上来说,目前的市场仍然健康。
伴随股指的快速上涨,泡沫论一度十分盛行,虽然整体市盈率不低,但考虑到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以及以政府为导向的资产注入、整体上市的大背景,用简单的市盈率水平来看待与定义目前的中国股市,并不十分科学,虽然局部存在一定的泡沫,但无碍整体健康。
从一季报数据分析,截至4月27日两市合计有1008家公司公布了2007年一季度的业绩数据。数据显示,在继2006年A股公司净利润平均增幅超过了40%之后,2007年一季度,A股公司的经营业绩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A股公司2007年一季度的户均主营业务利润、户均净利润等盈利性指标,增长幅度更为出色,其中户均净利润的同比增长幅度,更是由2006年全年的36.00%,大幅提升至2007年一季度时的177.24%。业绩表现和增长幅度远超出市场的预期。
目前A股市场的加权市盈率为46倍,整体估值虽然有明显高估之嫌,但考虑到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快速提升,2007年由于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将大大缓解估值的压力,市盈率有望回落到40之下,同时考虑到目前国内基础利率在3%,远远低于国际5%的平均水平,给予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的高市盈率水平也较为合理。
从更长周期来看,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以及2008年开始实施的“两税合并”、金融服务业营业税的可能下调,都使得在未来2年A股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格局仍将有望得到持续。
再回到对股民的心理合理预期,央行行长屡屡谈到对于加息问题,从去年年初至今,央行已经连续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影响微乎其微。从1993年到2005年,历次加息都会引发股市下跌甚至暴跌,但进入2006年后,历次加息大盘都是收红。今年5月19日,央行三箭齐发,宣布加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放宽汇率波动空间。周一开盘5分钟内下挫了100多点,然而外围逢低抢筹的巨量资金轰地涌进来,短期内快速反弹。第二天、第三天,都是高走、暴涨。而政策调控的失利,又进一步膨胀了散户的博弈信心。
但近期似乎在悄然改变。在5月份CPI数据出台后,加息传闻甚嚣尘上,而央行的迟迟不加息造成近期股民预期的混乱是周末恐惧症的根源,对于“周末恐惧症”的出现,管理层似乎应该合理引导:
首先:对于加息、取消利息税、抬高印花税等重大的事项似乎应有合理的舆论铺垫,不至于过于突然。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缺乏金融的基本知识,新股民甚至连“印花税”为何物都搞不清楚,更不用说对于调高印花税的负面影响的正确认识。虽然说加强投资者教育,提倡“买者自负”,但适当的舆论引导,通过各种途径引导投资者对于调控政策的正确认识非常的重要。
其次,在调控政策的时点选择上,应形成合理的预期。在调高印花税及数次加息之后,相信很多股民会在双休日的焦虑中度过,在凌晨上网看新闻的估计也不会少数,这对于提高股民对于政策的敏感度固然很好,但似乎太辛苦了些,在政策调整的时间上,能否少点“传闻”,能够对经济数据的公布日期,以及常规调控措施出台的时点上有个合理的预期。
周末恐惧症之后迎来了“黑色星期一”,广大投资者似乎“心有余悸”纷纷选择抛售来规避政策风险,固然,股市有高估值之争,但合理引导预期也是减少股市波动性的重要手段,在现阶段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