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信息披露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产权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理财·钱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产权信息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2007 年 6 月 2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焦点
    缩量大跌 沪指失守4000点大关
    改变非理性单边上涨模式 调整并不是坏事
    新增开户数大降 券商中期策略报告普遍看淡后市
    2007年6月25日沪深股市技术指标解读
    大跌未先觉 机构忙调仓
    多数机构短线不看多
    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诚聘英才
    大盘未探前低 逾两成A股已创新低
    沪深B股继续下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增开户数大降 券商中期策略报告普遍看淡后市
    2007年06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屈红燕

      

      自“5·30”大跌以来,作为证券市场的人气指标,新增A股开户数一路下跌,上周五更是跌至2个月以来的新低,市场信心受到挑战。与此相应的是,券商在这段时间内推出的下半年策略报告中纷纷表示,大盘面临着众多不确定性风险,谨慎投资为上策。

      中登公司的数据显示,上周五,沪深两市中新开A股开户数为14.99万户,B股账户1392户,基金账户6.3万户。事实上,新增A股开户数创下了自4月6日以来的新低点。

      与散户市场信心受挫相应的是,券商在近期推出的下半年策略报告中纷纷表示,下半年面临的调整压力很大,保守投资更可取。

      平安证券在其中期策略报告中表示,下半年可能面临更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因此,预计下半年大盘继续上涨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甚至创不出新高,可能面临力度较大的中期调整。

      中投证券的策略报告显示,“5·30”宣告了股市暴利时代的终结,单边上涨行情已经过去,未来市场主要存在结构性的机会。股票供给大幅增加,资金供应逐步收紧,加之偏高的CPI令加息阴影挥之不去,在诸多制约因素的影响下,预计短期内股指将在震荡中逐步走低。

      民族证券则认为,当一个市场中存在着普遍的不确定性风险时,首先考虑的,不是能赚多少钱,而是如何保证不亏钱。下半年政策变数较大,比如是否进入加息周期、股指期货能否推出、 管理层是否会运用直接针对股市的宏观调控,这些都是根本无法预料的,在这种背景下,去寻找市场的价值中枢则是对抗政策风险的最好办法,虽然可能保守,但比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