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昨天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作关于200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时说,今年共审计56个中央部门,并延伸审计434个二级预算单位。这次审计发现部门本级存在的问题348.53亿元。其中管理不规范问题331.15亿元,占95%;违法违规问题15.24亿元,占4%;损失浪费问题2.14亿元,占1%。
同时,审计还发现部门所属单位存在的问题120.27亿元。其中管理不规范问题41.66亿元,占35%;违法违规问题53.48亿元,占44%;损失浪费问题25.13亿元,占21%。
三家银行查出违法违规资金155亿
李金华说,2006年,审计署对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总行及部分分支机构2005年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了审计。总体而言,3家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革,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较好地实现了资产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但是,“这次审计共查出各类违法违规问题155.61亿元。”李金华表示,主要有房地产信贷业务存在较多问题,结算业务违规问题比较普遍,金融领域的违法犯罪问题仍时有发生。
审计发现,三家银行在房地产信贷方面的违法违规问题涉及金额51亿元。具体表现为,一些银行分支机构未严格执行国家房地产信贷政策,审核把关不严,有的违规向不符合贷款条件的房地产企业发放贷款,有的违规向土地储备机构发放土地储备贷款,有的发放虚假个人按揭贷款,或擅自放宽贷款条件,违规提供“优惠”按揭贷款。一些房地产商采取虚假按揭、虚增注册资本或虚抬房价等手段套取贷款,有的甚至利用贷款资金囤积土地。
“还有一些单位通过委托贷款业务,将信贷资金或其他不能用于借贷的资金违规投入房地产市场。”李金华说,如上海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将从招商银行上海静安寺支行取得的年利率为5.022%的流动资金贷款2.9亿元,以委托贷款的方式,按8%的年利率转贷给了房地产开发公司。
在结算业务方面,审计发现违规问题21.5亿元。与此同时,这次审计发现各类涉嫌违法犯罪案件线索37起,涉案金额102.49亿元,涉案责任人55名。此外,审计还查出会计核算不实问题9亿元,私设“小金库”3.29亿元。
央企决策失误造成损失
李金华说,2006年审计署抽查三九集团等8户企业的338项决策事项发现,因违反决策程序、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善等,造成损失或潜在损失54.87亿元、国有资产流失13.75亿元。
“损益不实问题依然存在。”李金华说,这次审计查出8户企业有的多计利润43.72亿元,有的少计利润33.35亿元。有的企业还通过转移截留收入等方式,将大量资金存放账外,审计发现账外账户18个,累计存入资金16.1亿元,大部分用于对外投资和发放职工福利。
审计同时发现,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问题仍较突出。抽查8户企业的338项决策事项发现,因违反决策程序、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善等,造成损失或潜在损失54.87亿元、国有资产流失13.75亿元。
“这次审计查出个别企业领导人员或经营管理人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违规转移国有资产等涉嫌违法犯罪案件线索22起,已移送有关部门查处。”李金华说。
此外,审计署还对5户中央企业效益情况开展了审计调查,发现部分企业未能完成节能降耗目标、个别生产企业造成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一些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还移送涉嫌违法犯罪案件线索9起。
李金华还说,2005年度审计发现的106起重大违法犯罪案件线索移送司法机关和纪检监察部门查处后,有94人被逮捕、起诉或判刑,177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2006年审计中发现的主要违规问题
违规部门 违规问题 涉及金额
国家烟草局、教育部等19个部门 预算不细化、不完整和批复不及时等 190.03亿元
发改委、文化部等25个部门所属的92个单位 挪用财政资金和其他专项资金 27.54亿元
中科院、水利部等13个部门所属的50个单位 对外投资管理不严,转制不规范,少计国有资产和权益等 22.84亿元
民航总局、信息产业部等4个部门所属的5个单位 未经批准和超标准、超概算建设办公楼、培训中心等 17.39亿元
南水北调办、海关总署等33个部门 挤占挪用财政资金和其他专项资金 8.59亿元
供销总社、新闻出版总署等15个部门 截留、少报和转移资金 3.94亿元
农业部、国资委等11个部门所属的16个单位 违规收费或未严格执行非税收入管理规定 2.49亿元
卫生部、国家信息中心等12个部门 违规收费或未严格执行非税收入管理规定 1.85亿元
环保总局、烟草局、民航总局3个部门 多报多领财政资金 8489.2万元
■新闻分析
审计报告彰显中央政府依法理财决心
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27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作了关于200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与以往报告相比,今年的审计报告评价更为客观,结构更加严谨,内容更加丰富。从报告中不难看出,中央政府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决心和能力。
今年报告在反映审计情况时,注意首先用较多的篇幅、较为全面地表述基本概况,以便于完整反映中央预算执行及每项资金管理使用的全貌;在揭示问题时,注意把审计事项和发现的主要问题放在整个中央预算执行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和审视,揭示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以便实事求是、客观地做出分析和评价。
如对56个中央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没有把浓墨重彩放在个别案例上,而是着重反映了部门及所属单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包括多报多领财政资金、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转移财政资金及违规收费等,特别指明了56个部门中有多少个部门单位存在这些问题,而且分别对存在问题相对突出的两三个部门点了名。这样从总体上集中反映问题,有利于引起重视,促进更好地研究和解决这些共性问题,提高中央预算管理的整体水平。
关注民生是审计工作贯彻落实中央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这在今年的审计报告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如社会保险基金、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资金、三峡库区移民资金等都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今年的中央预算执行审计中,把这些方面作为重点,注意反映有关政策措施的执行落实情况。
特别是在反映“社会保险基金审计情况”时,将审计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分为“1999年及以前”和“2000年以来”发生的两个部分。这是因为2000年以前,社保基金的相关制度尚未健全,发生的问题有政策制度不完善等客观因素;而2000年以后,随着社保基金制度和体系的建立健全,相关法规相继出台,这期间发生的违法违规问题同以前有很大不同:一是问题性质大多是管理不规范;二是问题的形成更多的是由于主观因素。
根据社保基金审计结果,报告提出:各级社保资金主管部门要定期向社会公布社保资金情况,各级审计部门要对社保资金定期进行审计,并公告审计结果。这体现出审计机关注重从宏观上揭示和反映问题,提升了审计监督的立足点和着眼点;体现出审计监督在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方面有了新进展。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