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证券
  • 5:金融
  • 6:信息披露
  • 7:时事·国内
  • 8:信息披露
  • 9:专 版
  • 10:观点·评论
  • 11: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3: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14: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15:专版
  • 16:广告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专 版
  • A5:信息披露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大全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信息披露
  • B8:专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投资者教育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私募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故事
  • C16:基金·人物
  •  
      2007 年 7 月 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专栏
    “香港还是香港”
    人生意义 就是推巨石上山
    解决重名换思路 股票简称待规范
    当住房成了奢侈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当住房成了奢侈品
    2007年07月0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章剑锋

      厦门大学不动产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

      香港财经文摘杂志高级记者 专栏作者

      强调市场经济是自由经济,没有规矩不讲方圆,可以脱离规则使劲乱来。而作为裁决者的政府呢,顶好不要插手干预,只作壁上观———这恐怕是一度延续的抵制楼市调控思潮的主基调了。就这样,豪宅遍地,气冲牛斗。当飞机掠过一些大型城市的上空,阵容庞大、声势夺人的豪华住宅区轮廓分明、历历在目。

      在一个国际化都市中心地段,当多数楼盘还在小心翼翼地卖每平方米均价二三万元时,同样地段的开发商别出心裁,将每平方米售价提高到11万元,时人谓之“天价”。要问理由,答曰:房子设备豪华考究,皆是镶金镀银的。

      不独惟此一桩。大江南北,你方唱罢我登场,天价豪宅纷纷冒尖,理由大致趋同。有人不满,提出批评。商人回应说,我就是有先见之明,把价格预先设置在10年、20年之后的水平上了。更何况,这是市场经济,爱怎么卖那是我的事,别人管不着。

      按照风险自担盈亏自负的市场准则,他们喜欢这样做,本来也没有什么。你卖得出去卖不出去,是赚是亏,与别人毫不相干。

      但有两点是不能被答应的。第一,拿自由经济做借口,哄抬了价格,扰乱了秩序;第二,一门心思要把住房当做奢侈品来贩卖,却不曾想到,中国首先没有具备接纳基础,基本生产资料也是不允许被你炒成奢侈品的。

      有涉根本利益的商人,往往拿市场经济来为哄抬物价的行为辩白,罔顾裁判和规则。他们会说,你不是要人们相信自己是市场经济吗?既然是这样,那你就全部放开,让我高兴怎样便怎样。以此显示你的诚意,验证你的逻辑,取信或取悦于我们。

      动辄搬出这一条来,这些商人做事的方式就显得有些不计后果和不择手段,别人把房子卖成三万(市场在这时候反应已经堪忧),他一定要卖成超过十万,想要来个超尘脱俗,否则便不足以显示自己的高贵与尊荣。

      如果我们承认,三万元的售价是楼价的最上限,突破此限便是恶意的挑衅,是对消费秩序的破坏,那么,忽然叫出一声“我卖10万”,而且明码标价,这就是公然的哄抬。没有任何可疑义的。

      说哄抬,是要考虑这一行为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中国市场好跟风,今天有人敢卖10万,开了先例,明天就有人敢把价格叫出20万,即便一时因顾虑不敢超越,也会紧随其后参与竞逐。这种情况已经出现了(北京国贸附近的楼盘就有卖到每平米7万)。

      设若不加喝止,就会纵容这个率先叫出“我卖10万”的人及其行为,基于某种连动效应,市场就会面临新一轮价格灾难。对此,社会上现在有情绪,人们保留意见,政府也出面干预了。此时那商人便跳将起来,说道:还是不是市场经济了?

      什么叫市场经济?如果是“以我为中心”的经济,我最大、我不收敛、我是老虎,我的屁股不能摸,一切规则须由我或围绕我来决断。一切不由得我的性子,就不是市场经济。这显然是对市场经济的胁持。是以市场经济的名义点上一把火,然后拉开口袋大行劫掠。

      说市场经济是相对的自由经济或能被接受。说是完全没有边界、不受管束,可以不讲起码的道理和准则,这种表现无疑是一种大老粗式的无知,根本不明了市场经济为何物,却不时要从中寻找到为自己行为辩护的条文,弄得常识错位,这是可笑的。

      将住房这项基本生产资料做成奢侈品,也是不可纵容的事情。住房怎能做成像一块手表、一辆轿车、一瓶名酒那样极尽奢靡呢?这些奢侈品有其特定的归属群落,有其固定的去向和市场,一开始便是如此。豪宅却不同,是对人均权益配比的一种颠覆。

      每个人食要果腹,衣要蔽体,居有其屋,这样三项基本的权益配比必须均衡稳固,方能再谈上一层次的需要。只有吃饱了才可以去追求愉悦口腹的美食,穿暖了才可以去追求愉悦眼目的衣饰,也只有基本安居了,才可以去达成更多、更高的居住和生活需要。

      但严峻的事实又在这里:一边是用以安居的保障住房建设用地极度短缺,一些人连宽裕一点的生活都过不上;一边是豪华宅邸鳞次栉比,商人们纵情声色,鼓吹奢靡。居住层面的权益配比是严重失衡和倾斜了的。

      天天说要集约用地,时时强调土地稀少,如果是这样,某天穷究到最后,土地又是怎么流失和变少的?莫不是都用来建设天价豪宅了?

      要集约用地,使有限的住房资源获得最大化的合理配置,就要控制和清理别墅以及更高层次的豪宅建设。这是早晚必然遭遇的一道课题。豪宅市场只宜作为房地产市场的一个小小补充,迎合有限一部分人的口味。若任其一味做大以致喧宾夺主,只会将正常的、占主导地位的普通商品住房供给链条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