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证券
  • 5:金融
  • 6:信息披露
  • 7:时事·国内
  • 8:信息披露
  • 9:专 版
  • 10:观点·评论
  • 11: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3: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14: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15:专版
  • 16:广告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专 版
  • A5:信息披露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大全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信息披露
  • B8:专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投资者教育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私募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故事
  • C16:基金·人物
  •  
      2007 年 7 月 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财富人生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财富人生
    财富界最经典的“丹利尔谋略”
    品味炒股与做人
    穷人的牢骚
    “消协”缺位的时代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消协”缺位的时代
    2007年07月0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李开周

      

      黑心商贩坑害消费者的事儿,也不只是今天才有,翻开一部《太平广记》,唐朝有卖假酒的酒坊,五代有卖假药的药铺,北宋还有专门批发假货的集贸市场。再从宋朝往后瞧,四百五十年前葡萄牙传教士克路士来华,在广州草市买到过注水肉;二百五十年前英国海军上将乔治·安森来华,从中国商人手里买到过腐烂的蔬菜以及肚子里灌满水的猪羊。

      就在那位英国海军上将乔治·安森受骗的同一年,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出版了他的宏篇巨著《论法的精神》。在这本书里,孟德斯鸠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会骗人的民族,也是最喜欢骗人的民族,因为中国的法律禁止暴力,但允许欺诈。

      孟德斯鸠没有来过中国,他也不是一个严谨求实的学问家。他说中国人最会骗人,这话当然是带着情绪说的;说中国的法律允许欺诈,那更是信口雌黄。对古代刑法稍有研究的汉学家们都知道,中国历代朝廷不仅禁止商业欺诈,而且还出台过一批像模像样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譬如唐朝,颁布过《关市令》,无论是量布用的木尺、称重用的铜称,还是斗、升、合、鑰等容器,凡是不符合法定标准的,其持有人都要受罚。这项制度在宋元明清得以延续和细化,其中宋朝是按每月一次抽查度量衡(王安石变法后甚至频繁到每月三次),而在元明清三代,未经官方审验的度量用具,一律不得在市场上使用。

      唐代严禁商贩缺斤短两,以布匹为例,如果整绢长度不满四十尺,或者宽度不满五尺,那么卖布商人就等着挨板子吧。类似的规定在后来几个朝代也有,比如北宋前期,棉布宽度达不到一尺八寸的,“杖六十”,并要求对购买者进行赔偿。

      唐朝还颁布过有条件退货的法令。按《唐律疏议》记载,只要消费者在购买时立有合约,买回后三天内发现问题的,都可以找卖方退货;卖方不退的,可以向官府举报,由官府强令卖方退换,并“笞四十”,也就是抽卖方四十鞭子。

      上述法律当然称不上健全,但在惩治不法商贩的严厉程度上,足以让今天任何一个消费者欢呼万岁。然而很奇怪,从唐朝到明清,相关法律越来越详细,制假贩假却越来越猖狂,古代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似乎没有怎么发挥作用。我觉得,这是历代官员对惩治不法商贩缺乏动力的缘故。据说宋朝一知府坐堂,有人投诉说某某在卖假药,该知府批示道:作伪于药饵,不过不足以愈疾,未害也。又有人投诉说某某在卖假画,该知府批示道:作伪于器物,不过不足于适用,未害也。后来他家里人说,早上买的大米生了虫子,该知府勃然大怒,当即批签抓人:食物作伪,必至杀人,勘杖六十,枷项三日!

      只要还没有危害到切身利益,他就乐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行政人员的效率远远不如民间组织,这也是消协必须民间化的理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