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广告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环球财讯
  • 7:时事·国内
  • 8:路演回放
  • 9:时事·海外
  • 10:时事·天下
  • 11:信息披露
  • 12:书评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公司调查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产权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理财·钱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产权信息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2007 年 7 月 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人物
    蒋丽莉:香港未来十年仍有令人兴奋的发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蒋丽莉:香港未来十年仍有令人兴奋的发展
    2007年07月0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蒋丽莉与前任总商会主席、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主席艾尔顿合影
      ■人物简历

      现任香港总商会主席、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对外贸易理事会副理事长、香港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委员等职。1961年出生于香港,16岁进入美国南加州大学攻读工程学士,后又进入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在香港理工大学制造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1999年,她先后成立了两家公司,一家是从事设计生产环保产品的环康集团,还有一家为游戏多媒体公司易一集团。

      ■人物语录

      “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蒋丽莉的座右铭)

      “如果一个人视工作为赚钱工具,没有真诚的投入,任何事情都很难做好。上班等下班的日子,怎么会有快乐呢?”

      “赚钱不容易,但要花得有意义,这比赚钱更困难。”

      “我觉得事业要做好,家庭对我最重要。一个人没有快乐的家庭,做很多事情都不会快乐。”

      “假设有个人刚做了新发型,来征求我的意见。也许我觉得很难看,但我肯定不会这么说,那样太唐突。我可能会说:‘很独特。’这不是撒谎,对我而言,这是谨慎。做到既诚实又有责任心,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伤害别人。”

      ⊙本报特约记者 苏晓

      

      夏日的一个下午,位于港岛统一中心的香港总商会会客室的门打开了,身穿白色衬衫、黑色小马甲的蒋丽莉出现在记者面前,长发披肩的她显得精明而干练。“把我拍得漂亮一点”,声音略带沙哑的她,笑着对记者说。

      年仅46岁的蒋丽莉在今年5月3日的香港总商会会员周年大会上,当选为香港总商会新一届主席。

      这是香港总商会,一家香港最老牌的商会组织,创立146年来的首位女当家。

      “能够获选总商会新任主席,我实感荣幸之至。”面对记者,蒋丽莉侃侃而谈,“在大家集中报道我是总商会的首位女主席之时,可能很少人知道,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大部份时间都在贫穷中渡过。在这背景下,我希望能为总商会从不同角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蒋丽莉的开场白似乎是告诉我们不要仅仅关注她现在所处的地位,而是能从她的人生经历中获得更多的启发。

      

      “师从”父亲,艰苦创业

      蒋丽莉的父亲是有“塑机大王”之称的震雄集团主席蒋震。蒋震出身贫寒,一岁丧母六岁丧父,从小便寄人篱下,又经历战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1949年时只身从老家山东流落到香港,为了生计,当过码头工人、纱厂染工、矿山工人、船员。蒋震的创业过程极其艰苦,和那个年代的许多香港创业者一样,蒋震白手起家,励精图治,终于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将公司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注塑机厂商。目前,全世界每7台注塑机中,就有一台出自“震雄”。

      蒋震有六女一子,其中蒋丽莉排行老四。蒋丽莉小的时候,父亲仍处艰苦创业阶段,生活非常贫困。蒋丽莉像他父亲一样,从小个性独立而坚强。13岁的时候,她拿到奖学金孤身一人到美国去读书,中学毕业那年考到全年级第一。16岁的时候又考入南加州大学读机械工程,因读书发奋两年半就拿到了学位,其时还不足20岁。

      蒋丽莉告诉记者,20世纪80年代初,在完成美国南加州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学习后,她就回到香港到父亲公司工作。虽然是家族公司,不过她一开始并没有担任公司的要职,而是从技术员开始,一步一步做到管理层。

      在她的协助下,震雄完成了现代化改革,建立了仓库系统自动化和行政管理自动化,使劳动力成本降到只占生产总成本的6%,并使每年的行政费用节省600多万港元。她也积极尝试推行各种创新技术,如在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的18家分厂实行电脑辅助设计等。公司的营业额也由她刚入公司时的几百万增加到20亿港元。

      1999年,当时蒋丽莉已担任震雄的总裁,在事业的高峰期,她却决定离开震雄,自行开辟新的事业。

      “其实创业的念头一直就有。我选择创业,也是要把从父亲身上学到的东西,包括对社会的责任和理念,从另一个层面发挥出来。”蒋丽莉笑着对记者说。

      回想起当初向父亲提出要离开震雄自行创业时,蒋丽莉还记得当时父女俩的对话。

      “其实父亲就是我们的师父,我们是他的弟子。有点像过去的武侠小说,我对父亲说,‘爸爸,我们都是你的弟子,现在你要派你的弟子下山了,你派谁?’父亲说,‘那我派你!’,所以父亲就同意我出来创业了。”

      与大多数人一样,在创业初期,蒋丽莉也并不顺利。虽然她在离开父亲公司时已经是震雄的负责人,在香港商界有一定的名气,但是当她向银行借贷时,还是遇到了困难。

      在找过5家银行都碰壁之后,才终于有一家勉强肯贷款给她。回想起这段经历,蒋丽莉至今仍感慨万分。

      但凭着她的勤奋与执着,2001年底,她创办的从事环保业务的环康集团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成功意味着回报社会

      在事业取得成功之时,蒋丽莉没有忘记父亲的教诲。“父亲经常告诉我们,自己的成功意味着要对社会有更多的承诺、要对社会回报更多。”

      蒋震笃信“家无三代富”的古训,经常训导子女们莫做不劳而获之人,而要对社会、对人生有强烈的责任感。1990年,已近古稀之年的蒋震将他拥有的香港震雄集团的全部股份———时值30多亿港币的资产,捐献出来,成立了”蒋氏工业慈善基金”,用于培养中国的工业技术家。蒋震基金的成立在当时引起各界很大的震动,因为个人捐助成立基金会的不少,但是像这样将全部资产捐助出来的绝无仅有。时隔不久,他又捐赠了1200万元港币,在香港中文大学盖了一座“曙光楼”,专供内地来港接受培训的人员住宿。

      如同她的父亲,蒋丽莉2002年也做出了令许多人感到有些意外的善举,拿出自己的大部分财富成立了“海阔天空”慈善基金,向中国内地及港台、非洲、埃及、阿富汗、伊拉克等地的青年提供教育及医疗资助。

      蒋丽莉说:“当时很多人都笑我,说我年纪轻轻就搞一个基金,把自己的财富全捐进去。我对他们说,如果不在年轻的时候创立这个基金,我的奋斗心也许很快会懒掉的。赚钱不容易,但要花得有意义,这比赚钱更困难。”

      “我从小到大,家庭环境并不好,父亲当时也是白手起家,创业十分艰辛。但在这中间很多人都给了我机会,我一直心存感激。我也希望可以为年轻人提供一些机会,所以决定把财富捐出来。”

      “海阔天空”慈善基金目前的规模已有上亿港元。蒋丽莉说,“海阔天空”慈善基金就是她的第三份事业,希望可以持续地做下去。

      据了解,蒋丽莉除了出钱外,还经常参加基金的活动,而且还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出席,从小就向他们传递回馈社会的观念。

      谈起自己的3个小孩,蒋丽莉眼中泛着母爱。她说,尽管工作忙碌,但家庭在她心中依然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虽然工作繁重一点,但我很少牺牲家庭时间。我仍有很多时间陪小孩,送他们上课。他们每一次演出,我都会去看。星期天我会陪父亲吃饭、爬山。我觉得事业要做好,家庭对我最重要。一个人没有快乐的家庭,做很多事情都不会快乐。”

      

      女性服务社会能力增强

      香港总商会作为香港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国际化商界组织,主席一职历来是由男性出任。蒋丽莉当选主席,为总商会增添了一点艳丽的色彩,打破男人的一统天下。

      出任主席后,蒋丽莉曾引述朋友对她所说的一番话:“若你做得不好,不会说蒋丽莉不行,而说是女性不行。但若是男士,便会说是个人问题,而非指男性不行。”所以,蒋丽莉当主席,犹如代表女性来担任香港总商会的掌门人,难免感到压力很大。她希望她的当选,能够给一些更有能力的女性提供出来服务社会的动力。

      蒋丽莉表示,在过去50年,世界各地对女性的看法已出现重大转变,女性的工作能力已越加受到认同和接纳。在数月前出版的《工商月刊》内,有一篇文章指出,八成三的香港企业均有聘用女性出任高级管理职位。

      蒋丽莉表示,“我认为女性的能力和长处将日渐获得肯定和重视。更重要的是这些特质将有助香港甚至全球的未来发展。”

      作为3名子女的母亲,蒋丽莉表示,她更关注香港长远的发展。比如环境方面的问题。蒋丽莉介绍,空气污染问题一直是香港总商会关注的议题之一。她说,每个香港市民都知道,我们的环境问题必须得到各方的正视和支持:包括政府、工商界及个人等。“本会正发起多项计划,以协助会员减少其业务对环境的影响。此外,我们亦促请香港特区政府采取更多措施,以改善本地环境,并与内地各省市政府共商有关课题。与此同时,我们亦正采取行动,减少对地球资源的损耗。”

      她表示,总商会将继续支持改善空气质量,并探讨如何平衡经济增长及可持续发展。

      “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以新思维来寻求解决方案。我欢迎及鼓励会员发表意见,这是每个人都关心的议题。”

      

      十年成就是最好回归见证

      时值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蒋丽莉表示,十年来,“一国两制”、“港人治港”让人印象深刻,香港人的努力奋斗精神也使人感动。她说:“香港人有一种一定要做到的精神。虽然其间经历了风风雨雨,但是香港发展到今天的程度,比任何礼物来庆祝回归都重要。香港这十年的成就是最好的回归见证。”

      香港总商会现在拥有约4000家会员机构,涵盖了跨国企业、香港公司和中资机构。十年来,香港总商会会员数目保持稳定,跨国企业会员没有减少,而内地企业的数目增加了。

      “当时,总商会会员对1997年持观望态度,不过你可以明显感觉到,今天他们对香港的态度都是肯定的。”蒋丽莉说,商会会员对未来十年有一个很正面的期望,相信将来会越来越好。

      蒋丽莉表示,她坚信21世纪是亚太地区的世纪,中国一定会扮演一个重要角色。香港拥有独特的优势,还拥有与内地融合以及国际化优势,三者缺一不可。香港过去是“代理人”的角色,是一座桥梁,今后香港应该主动担当“组合人”角色,促进内地与国际接轨。

      展望未来,她表示,香港在推动亚洲世纪的经济、文化和理想发展等方面,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在未来十年,我们将看到一些令人兴奋的发展。”蒋丽莉对香港的未来充满信心。

      对香港竞争力要有新认识

      ———蒋丽莉谈香港可持续发展

      作为本地最具影响力的商会组织,香港总商会经常会就一些影响香港工商界的事务,确定立场,对香港特区政府的决策发挥重大影响力。

      按照传统,新主席上任后都会概述对总商会发展的远景目标。蒋丽莉认为,在她任内除了服务会员、维护及代表商界利益外,总商会也需要继续关注几个重要领域。

      首先是必须继续提升香港的竞争力。她认为,香港不能安于现状,过去的一套不一定完全适用于今天。新加坡把利得税率减至与香港相若的水平,便说明了这种想法必须改变。

      她认为,香港若要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城巿,就必须密切注视各方面的竞争因素。例如,相比于对手,香港的竞争力是否符合标准?香港是否关注到过多不合时宜的法规,导致营商成本增加?香港的年轻一代是否已做好准备,以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她说,“若我们未能持续关注这些问题,我们便将失去区内的领导地位。”

      “我非常支持构建社会和谐、实践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但问题是,我们如何能达致这些目标,而又不会损害竞争力或增加营商成本?”言语之中,蒋丽莉充满了危机感。

      蒋丽莉表示,人才也是持续保持香港竞争力的关键。“香港需要各类人才以推动经济发展。若香港不能为他们的家人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我们将不能吸引及留住这些人才。香港需要全球的顶尖人才,一些企业竞相争夺的优才。我们需要精通英语和中文、了解本地营商环境及熟悉国际行情的专才。香港需要一些能为自己事业增值的人才,为全球最具活力和挑战性的城市投入。如果我们不能提供具吸引力的环境,海外和内地的专才便不会来港,而本地的精英也会外流。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事实,不能再回避。”

      蒋丽莉指出,中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而香港作为祖国的一份子,一直以来都受惠于这个地理优势。内地强劲的经济现正带动香港的经济发展,但其本身也在经历重大的转变。

      她说,中央政府强调,经济发展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这观念值得嘉许,然而,香港企业也要相应地对一些影响其业务运作的政策作出调整。“例如最近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我们如何协助香港企业面对这些政策转变,并透过发展高增值路线,以进一步把握潜在的机遇?我认为,我们一定要以积极正面的态度去看待这些转变,不应只集中探讨其负面影响。”

      “在上世纪80年代,香港制造业迁往内地发展,香港企业家便善用了营商环境重整所带来的机遇。我相信,随着香港与内地城市的经济合作日益加深,我们将能再次把这些挑战化为机遇。”

      蒋丽莉认为,中小型企业是香港经济的支柱,它们却往往需要面对内地及全球营商环境的迅速转变。“由于本会有75%的会员为中小企业,因此,协助中小企业适应有关变化,以及为它们提供平台以反映意见,是我们的重要工作之一。”

      蒋丽莉表示,以上的问题将决定香港能否保持持续兴旺。作为总商会主席,她将竭力与商界一起就这些问题寻求改善方案。

      本版图片为本报特约记者 刘莲芬 摄

      很久以前,男人写下规则,制定了标准,这些规则和标准主宰着今天的商业环境。为了在这个依然是男人把持的财经界取得成功,她们凭借怎样的独特魅力,游刃有余,大放异彩?

      “财经名女圈”关注财经界名女,让读者感受她们非同一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