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柴元君
股市的波动起伏情形下,银行理财产品由于在市场中坚守着稳健投资的理念,作为理财市场中重要的一极正在迅速崛起。记者发现,银行理财产品与传统认识上的低风险、低收益不同,一些精心设计的产品收益十分可观。
在中信银行着力打造的“中信理财”系列产品中,就明显地体现出了这一特征。自去年6月份新股发行开闸以来,该行首家推出了第一只“打新股”产品,并随后陆续发售了多款“打新股”产品。由于新股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特殊性,上市便“破发”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就首先从产品设计上保障了投资者利益。而实际收益率也呈现出节节攀升的趋势,其去年发行的“双季计划”三只产品,实际年化收益率最低6.84%,最高19.02%,而在今年年初发行的“新年计划2号”,同样以新股投资为主,到5月31日已实现的年化收益率已经达到了20.66%。这一方面是同市场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也是管理方运作手法日臻完善。
这一现象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在以高收益为卖点的基金产品发行火爆的同时,银行理财产品也以安全、稳定的收益获得了投资者的认可。据wind资讯统计,今年以来,由各家商业银行设计并发售的本外币理财产品共计820只,而这一数字在去年全年仅为900只。作为资源整合的平台,银行理财产品一经推出就已具备了先天的优势:银证、银信、银基、银保的联合呈现出了跨行业整合的趋势,而这些正是其他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的。如此前发行的“中信理财之新股申购理财计划2号”就是由中信银行负责管理,中信建投证券提供专业投资建议,中信信托负责交易执行,信诚人寿保险提供附加保险。
与券商、基金等专业的投资研究部门不同,银行理财产品的身份更像战略整合者,针对不同投资者的风险收益偏好,银行将适合的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出相应产品。不同机构的分工协作,层层把关,把各家机构最具优势之处融入到产品设计、投资、运营管理与后续保障之中,得以打造出最具竞争力的低风险、高收益产品。
在传统认识中,银行理财产品总是与国债挂钩,似乎是中老年投资者的专属。但随着金融各行业间的资源与技术的联合,银行理财产品呈现出了缤纷发展的局面,并在各家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的竞争中被推上了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