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条约的达成几乎是德国首相默克尔一人之功。然而,默克尔的新条约出师不利,先是法国并没有表现出预料中的公开支持,而只是默认,紧接着英国和波兰又先后发难,尤其是波兰坚持采用新投票机制来取代欧宪规定的“双重多数表决”,使得峰会几乎陷于僵局。默克尔总共花了整整24个小时与英国和波兰两国元首穿梭谈判,新条约最后才得以通过。在欧洲新约终于被各方接受后,默克尔表示,欧盟成功地避免了一次新的灾难,“我们今天达成的,是将来必须要达成的条约”。新约的达成也“证明了,不管以前发生过什么,欧洲现在仍然是统一的。”
德国铁娘子当然有理由高兴:根据新条约,到2009年欧盟将有一个拥有更广泛权限的共同外交和防务政策负责人。众所周知,欧盟成立以来最为薄弱的领域就是共同外交和防务政策,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分歧,已经让冷战后的欧盟在共同外交领域上的努力付之东流,最近美国绕开欧盟径自与波兰和捷克谈判反导问题,不仅使得新老欧洲的分歧进一步扩大,而且极有可能导致尚未起步的共同防务政策彻底破产。因此,默克尔在新条约中特别强调了欧洲走向共同外交和防务政策的既定战略,对欧洲共同防务和外交政策高级代表权限的扩大,便是对这一战略的有力支持。此外,新条约也明确,欧盟委员会主席的职能是继续推动欧盟共同政策在各个领域的落实,这也是峰会领导人想要申明的。
为了争得对自己有利的投票机制,不顾各国元首多年来在大型峰会上形成的惯例和欧洲的普遍共识,波兰总理和总统先后两次提出二战中被消灭的波兰人问题,以此要挟欧洲国家否决双重投票机制。直到默克尔使出杀手锏,威胁波兰如果再不接受就将抛开它进行26国谈判之后,华沙才终于妥协。联想到几个月前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在奥斯陆北约-俄罗斯峰会上对波兰和捷克在欧洲反导立场上的不点名批评,可以看出,德国已经重新找回了在欧洲政坛消失已久的大国地位和自信,尤其是对以“新欧洲”领袖自居的波兰,柏林充分显示出以德法为轴心的“老欧洲”对欧洲一体化建设不可动摇的主导权。
新约不再要求参加国以全民公决的方式予以批准,因此对英、法两国未来的欧盟战略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布鲁塞尔峰会之后,相比于德国媒体的一片庆祝之声,英、法两国媒体则异口同声只说是“有限的成功”。法国新总统萨科齐在接受本国媒体采访时表示,“相比于协议最后的达成,给我印象深的倒是我们还从来没有如此接近于协议的失败”。
毫无疑问,欧盟内部的任何分歧都将削弱这个组织未来的凝聚力,但比起欧洲新约所面临的内忧,默克尔领导的欧洲一体化更大的挑战恐怕还是外患。就在新约达成的第二天,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出席黑海经济合作组织高峰会时对与会各国领袖强调,俄如今已重返巴尔干半岛以及黑海地区:“所有人都非常清楚,巴尔干和黑海地区一直是俄罗斯利益攸关的地区。俄罗斯同该地区国家一直都拥有特殊关系。这种特殊关系是建立在历史、种族和人文基础上的。所以,正在崛起的俄罗斯重返该地区,在该地区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这是很自然的。”出席这个峰会的领袖包括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马其顿、黑山、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六国的总统和波黑主席团轮值主席,其中, 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以及斯洛文尼亚、希腊和欧盟委员会的代表都是前天才结束布鲁塞尔欧盟峰会,现在又马不停蹄赶来聆听“能源新沙皇”普京的讲话。比起默克尔对欧洲一体化美好未来的宏大描述,普京简洁但明确的利益声明恐怕更直达这些领导人的内心,毕竟,欧洲的一体化对他们来说只是很遥远的愿景,而俄国近百年来对该地区的干涉却是切肤之痛,并且现在仍然直接关涉着他们当前的利益。
普京在峰会上也呼吁与会国与俄国一起建立环黑海统一能源系统,以保证该组织的能源供应。显然,莫斯科的能源外交已经扩大到了欧盟直接势力范围内的南欧及巴尔干国家,而在施罗德任期内,俄德双方曾经就该地区的能源合作达成过默契。此外,俄欧双方在《欧洲能源宪章》和今年5月的俄欧峰会上的谈判相继失败,在时间上也正好与默克尔击败施罗德执掌欧洲政坛重合。 从这个意义来讲,默克尔的胜利虽然挽救了欧盟的一体化,但却推动了俄国这个欧洲最重要国家的渐行渐远,这对于“共同欧洲”的观念是一个退步。因此,就连一向亲西方的俄国一家媒体也认为,布鲁塞尔峰会的成功只能说是“谦卑的胜利”,而享受胜利的只有默克尔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