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盛霖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水运工作会议上说,我国水运法规体系初步形成。颁布实施了港口法、国际海运条例、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出台了老旧运输船舶管理规定等部门规章。
水运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中央直属和双重领导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和企业发展港口的积极性,港口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水上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建立了20个直属海事局和28个省级地方海事局。完成了救捞体制改革,实行了救助与打捞分开。
水运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积极推进市场化进程,着力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市场体系。
国内水路运输价格和港口内贸装卸作业价格全面放开。加强了水路运输市场准入资质管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基建管理程序、规章制度和资质标准,规范了水运建设市场主体行为。
李盛霖说,到2006年底,我国经营跨省运输的国内水路运输企业发展到4000多家,从事国际运输的船公司260多家。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世界前20位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均在我国设立了独资、合资公司或办事机构。(据新华社电)
■相关新闻
上海将重点发展八大港区
⊙本报综合报道
上海港近日确立了“十一五”发展目标:到2010年,货物吞吐量达到6亿吨,客运吞吐量达到1200万人次,确立上海港作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地位。为此,上海“十一五”期间将重点发展八大港区,同时向海外敞开了投资、合作的大门。
黄浦江上中下游定位明显
据上海市港口管理局副局长朱建华介绍,八大港区分别是黄浦江上、中、下游三大港区,宝山罗泾港区,外高桥港区,杭州湾港区,洋山深水港区和崇明港区。“十一五”期间,上海将围绕八大港区开展一系列重点工程建设。
黄浦江上游港区的定位是以城市服务功能为主,开展散杂货运输,适当发展综合物流业,服务于黄浦江上游地区的产业发展和城市生活要求。黄浦江中游港区的定位是重点发展国际客运业务,建设国际邮轮母港,适当发展旅游客运,建设必要的公共交通和公务码头。黄浦江下游港区的定位是以服务城市发展要求为主的综合性港区。宝山罗泾港区的定位是上海港大宗散杂货运输枢纽性港区。外高桥港区的定位是以集装箱运输为主的大型综合性港区。杭州湾港区的定位是以液体化工和一般散杂货运输为主,重点发展临港工业。洋山深水港区的定位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集装箱深水枢纽港区。崇明港区包括长兴岛和横沙岛,定位是陆岛交通以及为临港船舶工业发展服务。
能源码头规划“浮出水面”
近日公布的上海港“十一五”规划,让广受海内外关注的上海能源码头建设规划“浮出水面”。
据朱建华介绍,上海能源码头的“重头戏”是在洋山深水港港区建设液化天然气码头和成品油码头各一座,其中,成品油码头建设是首次提及。
其他能源码头建设项目包括:配套上海外高桥电厂三期工程和上海漕泾电厂一期工程,各建设一个原料码头;在外高桥建设液化天然气事故气源及调峰站配套码头;建设浦东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场外供油工程的配套码头。
据了解,位于洋山深水港港区的进口液化天然气接收项目,今年初已开工建设,这项工程由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液化天然气专用码头和输气管线工程三部分组成。按照去年10月上海与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简称“马石油”)签署的液化天然气购销合同,“马石油”将从2009年开始向上海供应液化天然气,数量从110万吨起逐年增加。
将投117亿元整治内河航道
近年来以大规模海港建设重振港口雄风的上海,并没有放弃内河航运。在近日公布的上海港“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初步形成对接江苏、浙江两省,连接集装箱港区的内河国际集装箱运输框架。
据朱建华介绍,上海“十一五”期间内河航运发展目标是:重点建设高等级内河航道网,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形成连接江浙的长三角水运圈;加快建设为海港配套的内河集装箱港区并与海港相衔接;推进内河船舶标准化。
“十一五”期间,上海实施的内河航道建设项目主要有六项,共整治航道174.5公里,总投资达117亿元人民币,这也是上海历史上首次大规模整治内河航道这一水运交通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