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过剩在我国可预见的将来是一个中长期问题,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流动性过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它也给货币政策带来压力,提高了资产泡沫的风险。
应对流动性问题首先要釜底抽薪,切断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其次要“开闸放水”,将过剩的流动性引入短板部门;第三,要消解推动流动性过剩现象产生的潜在因素。这其中有8件事情要做:
加强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增加居民消费率,从而降低储蓄率;扩大内需,降低经济发展的外贸依存度;发展农村市场;找到产能短缺的短板部门,如医疗、公共产品等,继续增加投资;促进产业升级,结构升级;发展资本市场,增加投资渠道,分流过剩资金;改革汇率形成机制从而释放人民币积累的升值压力,改善我国贸易环境。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培勇:
GDP分配格局的变化对经济增长格局具有相当的影响,在中国,影响GDP分配格局、经济增长格局甚至宏观经济运行格局最重要的变量之一是政府的收支规模,2006年整个财政支出的总规模为41326亿元,占GDP的19.73%,如果今年财政支出的增长规模能够达到10000亿,那么占GDP的比重至少会提升2个点。因此在研究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时候,应该对政府的收支变化给予一定关注。
我国今年财政收入在已经持续13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速。1到3月份,财政收入总额是11284亿元,增幅为25.5%,去年同期是18.9%,1到6月份增幅为29%,去年同期为22.3%。1到4月份,全国财政总税收超过为17000亿元,相当于2002年全年税收收入总和(16977亿元),1到5月总收入20905亿元,相当于2003年全年总和(20466亿元),1到6月大约只差700亿就相当于2004年全年的税收总和。
1到6月全国财政收入增幅为30.6%,全国财政支出的增幅是22.7%,收入增幅大于支出增幅,这表明政府储蓄进一步增长,它作为助动力之一推动了流动性过剩现象的产生。
财政、税收收入增长因素的源头在于现行税收制度,而中国下半年的税收制度不会有大的变动,按照上述发展轨迹判断,下半年财政收支依然会延续上半年的增长势头,全年GDP的分配格局也会延续以往的变化趋势。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
当前我国及周边经济体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均面临的不同程度的金融风险,金融风险背后的危机可能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类是传统的金融危机,它以国际收支的逆向流动、货币贬值为标志,周边国家中印度发生这类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比较大;另一类是日式金融危机,它以本国资产价格大幅下降、资产泡沫破裂为标志。对于我国而言,相比传统金融危机,后者发生的可能性更大。
如何化解目前的金融风险呢?外汇储备管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
外汇管理的基本目标应当在于稳定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化解宏观经济面临的风险,提高中国经济增长长期的潜力,而不是增加外汇储备的投资回报率。要达到这个目标,外汇储备的投资方向应当设定于能够对冲中国宏观经济波动风险的领域,例如在资本市场以适当比例购买能源领域的国际大企业的股票,在国际能源价格上涨的时候通过股票收益进行补贴。
(马婧妤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