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时事·天下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调查
  • B7:中国产权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理财·钱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5:产权信息
  • D6:产权信息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7 年 7 月 1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财经要闻
    证券公司等拆入资金不得用于炒股
    上证所固定收益证券电子 平台交易登记结算程序明确
    中国经济年中盘点
    “汹涌资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瑞士承认 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我国废止出口收汇考核制度
    二季度消费者信心增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汹涌资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2007年07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在流动性过剩态势下,房地产、股票等市场得到了资金的青睐 资料图
      

      ———解析流动性过剩状况下的资金流向

      ⊙据新华社电

      

      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中最热门的词汇之一。所谓流动性过剩,通常是指流通体系资金充裕,银行信贷投放冲动较强。

      那么,这么多钱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汹涌资金”流动引发的问题应如何治理?

      

      外来资金涌入:超1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导致流动性压力倍增

      流动性过剩的源头,是中国经济中存在的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顺差持续高速增长,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局面。

      顺差持续增大,是外汇储备攀升的“主因”。按照目前外汇管理制度,企业和个人手中的外汇资金,不能在国内进行流通消费,如果消费则需兑换成人民币;此外,超过规定额度的外汇,也应通过商业银行卖给中央银行,形成外汇储备。

      到今年3月底,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2万亿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以2001年底外汇储备突破2000亿美元算起,自2002年至今的5年多时间里,外汇储备已净增长约1万亿美元。

      面对持续增长的外汇储备,央行就不得不投放大量人民币进行购买,从而导致整个流通体系资金充裕,即使央行通过多种手段进行回笼一定资金,但流动性压力依然不减。

      以这几年人民币对美元约8:1的汇价(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前汇价大约为8.2765:1)来算,央行为这1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就累计投放出了约8万亿元人民币。

      今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势头并没有减弱迹象。其中一季度就增长1357亿美元,超过了2006年增长总量的50%。

      

      资金寻求出路:银行存贷差资金达11.4万亿元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5月末境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36.03万亿元,而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4.63万亿元,两者相差达11.4万亿元,这比去年同期再度高出约1万亿元。而2001年时银行存贷差尚不足3万亿元。

      对于银行存贷差的扩大,央行今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也解释称,在央行搭配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等对冲工具大量对冲商业银行流动性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持有的央行票据资产和法定准备金存款相应大幅度增加,也是导致存贷差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虽然存贷差扩大并不一定意味着资金闲置,银行也不能通过加剧放贷来缩小存贷差,不过在存贷差总体呈现扩大态势下,资金寻求出路的动力增强,银行信贷近年来持续高涨,进而带动投资增长,形成经济过热的压力,这一直是近两年中国经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2006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数就创出了近年来的新高。

      在流动性过剩态势下,房地产、股票等资产类市场得到了资金的青睐。今年一季度房地产业开发资金充足,国内贷款和利用外资增速较快。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房地产业开发到位资金7125亿元,同比增长26.3%,比去年同期加快1.5个百分点,利用外资虽占比仅为1.8%,但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倍。

      与此同时,虽然已采取了诸多调控措施,但大中城市房价依然持续走高。调查显示,今年5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4%。其中,北海、深圳、温州、北京等城市房价比去年同期上涨超过10%。

      从2006年起,逐步复苏升温的股市与储蓄下降形成“互动”关系。2006年10月人民币储蓄存款月度减少76亿元,这是2001年6月以来首次出现的月度存款下降。此后,“储蓄老虎”出笼迹象越发明显。据央行统计,今年5月底居民人民币存款为17.099万亿元,相比两月前已净减少4458亿元。

      在银行存款利率较低、股市较热的背景下,储蓄吸引力明显减弱。据央行第2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购买股票和基金已成为居民的首选,超过了认同储蓄的比例。

      

      多管齐下“缚龙”:努力缓解流动性过剩矛盾

      央行今年以来已多次搭配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等对冲工具,并充分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今年央行已先后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次加息,缓解流动性过剩。

      央行票据是中央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也是央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回收基础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手段。2003年4月央行就启动了央行票据发行。

      据测算,2003年至2006年,央行发行央行票据净对冲流动性约3万亿元;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3个百分点,深度冻结流动性约1万亿元。央行于今年1月底重启3年期央行票据,适时延长央行票据期限。央行票据发行力度进一步加大,截至6月21日,今年发行央行票据已超2.5万亿元。

      作为一项重要的宏观调控措施,全国人大常委会6月29日表决通过由财政部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购买约2000亿美元外汇,作为即将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资本金。

      测算来看,特别国债购买的约2000亿美元,可大约抵得上2005年我国外汇储备一年的增长规模。

      与此同时,自今年7月1日起,我国调整实施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总计涉及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增加了相关商业出口成本。这一政策的实施,也将有效抑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对缓解流动性过剩起到积极作用。

      11.4万亿

      面对持续增长的外汇储备,央行不得不投放大量人民币进行购买,从而导致整个流通体系资金充裕,即使央行通过多种手段进行回笼一定资金,但流动性压力依然不减。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5月末境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差达11.4万亿元,总体呈现扩大态势,资金寻求出路的动力增强。房地产、股票等资产类市场得到了资金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