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广告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路演回放
  • 7:环球财讯
  • 8:时事·国内
  • 9:时事·海外
  • 10:时事·天下
  • 11:专 版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公司调查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理财·钱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7 年 7 月 1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专栏
    一把密钥破解“对后来者的诅咒”
    生意与娱乐:搅和,还是绝缘?
    水来土掩 兵来将挡
    政策是一切经济工作生命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一把密钥破解“对后来者的诅咒”
    2007年07月1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高辉清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发展战略处处长

      蒋玉磊 制图

      自

      然

      资

      源

      占

      用

      

      ———循环经济随笔之十二

      许多人曾经把循环经济看成是一个时髦的口号,而不认为它将是人类必经的发展阶段。然而,随着了解和研究的深入,人们有了越来越深切的体验:循环经济不仅不是西方国家的奢侈品,反而是新兴工业国摆脱“后发劣势”困境、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经途径。换句话说,今天的中国比美日欧更需要循环经济,未来的印度将比中国更需要循环经济!

      “后发劣势”的概念由杨小凯最早引进到国内,但却是一位名叫沃森的经济学家所提出,原文是“Curse To The Late Comer”,直译就是“对后来者的诅咒”。

      按照杨小凯和沃森的解释,“后发劣势”就是后发国家由于受各种因素的束缚,往往热衷于模仿发达国家技术和管理模式,但对相应制度改革却不热心,而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滞后的社会制度将带来负面影响。经济发展越快,经济失衡现象就可能越严重,给可持续发展带来的隐患就越多和越大,最后使经济失去增长能力,甚至走向崩溃。有关数据表明,亚洲四小龙之后,再没有一个经济体由发展中经济体转变成了发达经济体。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后发国家在享受后发优势好处的同时,也在遭受“后发劣势”的诅咒。

      “后发劣势”对后发国家来说通常难以摆脱。这可以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给予简单分析:第一,生产技术总是在特定制度环境中发挥作用,一定的技术优势需要特定的制度支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过来,特定的制度安排又决定着技术的供给和技术作用的发挥。在均衡中,技术与制度、制度的各个部分是相互依赖、相互决定着的。因而,鼓励技术引进与消化和鼓励技术创新所需要的最优制度完全不同。第二,在技术主要依靠引进的情况下,先行国家走过的道路是清楚的,后进国家的政府拥有相对充分的信息,政府介入经济,成功的把握比较大。此时,一个“强的政府”就是好的制度安排,因为它能够最大程度动员资源并投向指定方向,实现经济赶超。第三,当后发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提高技术就必须转向以开发为主。然而,此时所需要的制度安排就完全不一样。一个“强的政府”此时将变成社会创新的最大障碍。但是,制度变迁具有路径依赖性,制度安排彻底变迁,是一件万分困难的事。

      但是,“对后来者的诅咒”如果只是定义为制度改革滞后所带来的“诅咒”显然不够全面。一般地,后发国家在资源占用方面都处于相对劣势,而这个劣势却与制度性的劣势丝毫无关。如果说关于制度性的后发劣势事实上还存在着一些争议的话,后发国家在自然资源占用方面所处的劣势却从无争议。

      需要说明的是,自然资源占用与自然资源拥有是两回事。美国人均拥有的资源大约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人均消耗量却高出世界平均水平好几倍。以能源为例,如果中国人均能源消费量达到美国人均水平一半的话,全球能源供给就会出现危机。尽管如此,美国人对此似乎并不太在乎。2002年至2004年,美国石油产量分别为2.873亿吨、2.8625亿吨和2.7亿吨,而消费量却分别为8.88亿吨、10亿吨、10.26亿吨,这迥然不同的供需走势显示,美国既无缩小石油供求缺口之愿望,也不担心对外依存度的扩大,因为美国有效地形成了在石油占用方面的先发优势。有关专家早已分析过了,冷战结束后,美国打了几次局部战争,借口不一,主要目标却几乎是同一个,即巩固石油资源占用能力。目前,绝大部分富油地区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美国的掌控之中。

      日本相对美国来说是后发国家,尽管比美国更依赖于国际石油资源,但由于缺乏像美国那样以军事实力确立起来的先发优势,在利用各种方式投资获得一些海外份额油之外,只能花费极大精力从事节油节能的技术开发。

      我国相对日本又是一个后发国家,在国际石油资源占有上的后发劣势就更明显。最新统计显示,我国原油剩余可采储量为23.8亿吨,储采比仅为14.8。2005年我国石油产量1.8亿吨,如果没有扩大新的可采储石油,按目前的开采速度,十几年后就将出现石油枯竭,因而加强国际石油资源的占用能力已成能源可持续的重要举措。但是,由于全球石油市场和石油工业主要由美国以及其他工业化国家的跨国石油公司所操控,中国虽然是石油的世界第二大消费国和第三大进口国,却长期游离在全球石油市场和供应体系之外,没有石油定价的发言权,根本没法通过全球石油市场确保自己稳定的石油供应。

      类似的问题同样也正在或者将要出现在其他资源的供应上。据统计,去年我国GDP占世界总量的5.5%左右,但能源消耗达到24.6亿吨标准煤,大约占世界能源消耗的15%左右。钢材消费量达到3.88亿吨,大约占世界钢材消耗的30%。水泥消耗达到12.4亿吨,大约占世界水泥消耗量的54%。这种格局显然是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

      未来中国将如何保障所需资源的供给呢?是不是就注定逃脱不了“对后来者的诅咒”了?

      从国际成功的案例看,破解“诅咒”的方式只有创新。而循环经济正给我国摆脱困境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循环经济具有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的特征,在带来全新的环境效益的同时,也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再制造业为例,它是修复和改造废旧产品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或工程活动的总称,具有节能、节材、环保、优质等多种特质。与传统制造业相比,制造同类产品,再制造业通常只消耗不到十分之一的能源、不到五分之一的材料和只产生不到四分之一的污染,从而将极大地缓减传统经济模式下的资源压力,而节省资源实际上也就是节省能源。

      很显然,为了摆脱在资源占用方面的后发劣势,过去日本靠的是发展节约型经济,未来中国则要靠循环经济。也许正是因为清晰地意识到了这一点,近几年来中央政府才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不过,从前面的分析可知,仅仅是做到这一点还不够,要想彻底破解“对后来者的诅咒”,还需要加速推进改革,以有利于创新,并向“先发优势”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