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日前率先披露的“民营油企打包卖外资”一事又有下文。全国工商联石油商会一位前任高层昨天向本报记者独家透露,为了在拟转让的民营加油站和拟收购加油站的各路机构之间搭建交易平台,有关各方目前正在筹建中国首个加油站交易所。专家表示,此举将加速中国成品油零售市场的整合。
“中国现有9万座加油站,其中4万座是民营加油站。由于生存艰难,这些民营石油老板中有不少都打算把加油站卖掉,但未必找得到买家。同时,还有众多外资及中海油、中化等后来者都在对成品油终端市场虎视眈眈,但也未必找得到合适的卖家。为此,我和几个民营石油圈内人士正在发起成立中国首个加油站交易所,以解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上述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据他介绍,该交易所将注册在北京。目前已有数十家民营油企和他签订了会员协议,此外还有五六家外资机构向他洽购国内加油站。最近,他正准备操作一次捆绑式的大交易。通过交易所一方面可提高转让的成功率,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不诚信行为。
“很多人都说中国石油行业没市场,但其实还是有的,那就是加油站交易市场。现在看来,这个市场还很大。”他戏称。
然而,这句戏言在中国民营油企纷纷“退出江湖”的大背景下,似乎更多透露出着一种尴尬和讽刺。
“加油站交易所的出现其实和之前打包卖外资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民营油企在生存压力下的一种无奈选择。但对中国石油市场来说,这未必是坏事。”上海社科院外国投资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小钢告诉本报记者,民营加油站选择转让总比像现在这样苟延残喘好;另外,从全球趋势看也是如此,成品油终端市场已大多被巨头们所垄断。
在他看来,中国民营油企受两座“大山”(国有石油集团和外资石油巨头)的挤压导致生存困境这是事实,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在民营油企中也大量存在不诚信、不规范的现象。加之民营加油站的信誉度也比较低,不转让的话本身也是一种资源闲置。
“由此可见,加油站交易所的出现将加速中国成品油零售市场的整合。最终,这个市场上能存活下来的民营加油站可能很少,整个市场将呈现和国外类似的寡头垄断格局。”李小钢说。
但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章琦认为,从维护能源安全的角度出发,上述现象值得警惕。
他向本报记者指出,原先成品油市场“三分天下”的格局是一种健康的市场经济格局,而一旦民营油企大量退出这个市场就可能给外界留下中国市场经济不完善的“口实”。更危险的是:一旦当市场主体只剩下国资和外资时,前者的竞争压力将骤增。
“这是因为外资无论在体制机制、资金实力还是在市场经验、服务意识上都超过我们的国企。”章琦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