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广告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路演回放
  • 7:环球财讯
  • 8:时事·国内
  • 9:时事·海外
  • 10:时事·天下
  • 11:专 版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公司调查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理财·钱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7 年 7 月 1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市场衍生产品开发 要稳妥当先
    “带头大哥”被拘 与券商服务的缺位
    节能减排不能有“盲区”
    政府邀请开发商把脉当心开错药方
    天价日本大米揭示我国贸易顺差原因
    特别关注:国际国内资金反向流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政府邀请开发商把脉当心开错药方
    2007年07月1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漫画 刘道伟
      ⊙时寒冰

      

      7月9日,《中国房地产报》刊登了一则颇值得玩味的报道:《政府邀开发商把脉北京楼市》。大意是,北京市政府组织了一场小范围、高级别的座谈会,北京几家重要的开发商均被邀请与会,会议主要议题,是围绕近一阶段的北京楼市,商讨促进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的“治市良方”。据知情人士透露,华远地产总裁任志强、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等多位开发商“悉数到场”。

      楼市有病,让开发商把脉倘若能够开出正确的药方,那一定是个奇迹,因为楼市之病开发商和地方政府都难辞其咎,寄希望于开发商开出妙方本身就显得匪夷所思,难道开发商会开出对自己不利的药方?果不其然,开发商重点提到了“资金供应不足和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

      如果据此下药,楼市的病会药到病除吗?不,只会病得更重。以土地供应为例,开发商数次提到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要求政府加大土地供应量。从表面上来看,这种要求合情合理,有利于通过增加供应量满足市场需求,从而,抑制房价的过快增长。但是,有一个可怕的问题被掩盖了:倘若这些新供应的土地继续被开发商囤积起来将导致什么后果?

      事实上,我在之前与任志强的辩论中就已经提到:假如新增的土地供应继续被开发商囤积,政府手中可供应的土地越来越少,开发商手中囤积的土地会越来越多,他们更有条件利用政府手中可供土地数量的减少来制造紧张气氛,轻而易举地达到哄抬房价的目的。因此,对开发商囤积土地行为置之不理,而单纯地增加土地供应才是可怕的,这很容易造成肉包子打狗的局面。倘若由开发商来开药方,除了肥了这些本身已经富得流油的“游医”之外,很难会对促使房市健康发展真正有大的帮助。

      同样,要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无非是让银行提供一些“方便”,多给开发商提供一些融资渠道,但是,这样也会导致严重后果。

      其一,银行贷款向房地产进一步倾斜,有可能制约其他产业的发展。经济学家李开发先生曾指出:现在房地产业占用的银行资金已经太多。在一线城市,房地产业占用的商业银行资金有多达50%—60%的,甚至更多的。房地产业占有过多的资金资源,那么原来其它产业的流动资金必然大量压缩,这样必然使许多产业受到严重挤压,导致贷款困难,企业流动资金严重不足。

      其二,通过对更多银行资金的占用绑架银行,进而绑架中国经济。由于银行在中国房地产业陷得太深,它已经自觉站在开发商一边,成为助推房价上涨的一支重要力量,这将进一步加剧地产泡沫。而开发商在得到银行贷款的同时,也把更多风险转嫁出去,他们在哄抬房价时就不再有后顾之忧,房价只会变本加厉地疯涨。

      韩国和日本都曾经历过房市泡沫破灭后的痛苦,但是,房市泡沫对日本的危害要远远大于韩国,原因就在于日本房地产业对金融的依赖度远远超过韩国。这一教训值得我们吸取。

      其三,开发商继续通过预售款获取建设资金,把风险转嫁给购房者。由于已经得到预售款,开发商失去提高房屋建设质量的动力,由此引发的质量问题举不胜举。而且,开发商在不为收回成本担忧的情况下,可以在悠然自得中拉抬房价。有的开发商干脆在拿到预售款后逃之夭夭,这种事件经常都在发生。

      楼市有病,别指望开发商开出正确药方,因为他们自己就是病因之一!遗憾的是,有关部门似乎特别重视开发商的声音。2005年8月,央行曾经发表报告建议取消期房预售制度,把众多开发商吓得魂不附体,立即游说有关部门,随后便有了“行业主管部门召集地产商开会,听取地产企业对央行建议的意见”,之后便再没有下文。类似的这种受民众欢迎的调控措施因问计于开发商而胎死腹中的事情已出现多起。

      倾听开发商的声音并不错,所谓兼听则明,但如果只听开发商的而忽略民众的声音,则可能走入偏听则暗的迷途,因为开发商与地方政府在利益上具有同向性,其声音已经够强大的了,现在,政府更应该认真倾听一下民众的呼声和建议,应该问计于民而不是问计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