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汉钟精机”顺利通过了中国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由此打破了上海半年来未有中小企业上会的格局。与此同时,随着另外一批中小企业上报待审,以及后续一批业已“养在深闺”,上海地区中小企业上市少的现象将有所改变。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标志着上海推进中小企业上市工作有了显著成效,预示上海地区将有更多中小企业登陆中国资本市场的大舞台。
据上海证监局有关负责人对上海证券报透露,为了进一步推进上海中小企业上市工作进程,该局近期将联手上海市金融办和市经委等部门商议建立一种常态化协调推进工作模式,以创新的思路,从机制建设上强化上海拟上市公司后备资源的培植工作。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上海经济发展中一支不可低估的重要力量,但由于一定的客观原因,上海地区以民营经济为代表的中小企业在上市环节上,相对于周边江浙企业而言一直处于薄弱状态。据介绍,自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设立以来,上海本地企业自科华生物于2004年7月上市至今年初,仅有4家企业在中小板挂牌。这一现象不仅与146家上海企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也难以与上海全市逾32万户中小法人企业的庞大基数相映衬。
对此,上海证监局近年来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推动拟上市公司的辅导与上市工作。首先是领导层面从战略思路上重视上市资源的发掘与培植工作,该局多次进行专题讨论,商讨相关的工作对策,并在年度工作中明确提出要在搞好综合监管的同时,积极抓好协调发展工作。分管副局长韩康多次率队到浦东等中小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调研,分析排摸拟上市企业类型和潜力。该局相关处室今年还先后与市科委和浦东新区科委两度邀约深圳证券交易所方面在上海举办上市工作推进会议,共吸引了数十家中小企业与会,使它们通过了解上市方面一系列事项,提高并增强企业上市的信心和动力。
据了解,上海拟上市公司数量偏弱的情况正在发生转折,目前上海地区已经和正在排队上会,以及已验收的拟上市公司共计7家。其中,既有传统产业,如机械制造行业和建材制品行业企业各一家,又有新兴产业,如自动化控制类企业3家,软件类企业1家,生物制品类企业1家。这些企业的产业类别完全吻合于上海所提倡都市型工业发展战略所倡导的产业布局。从这批企业资本构成可见,既有“汉钟精机”这样的台资企业,也有中外合资企业,而民营企业则多达5家,由此体现了上海外商投资活跃的实际,又折射出非公经济力量正在上海地区蓬勃发展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