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特约记者 宦璐
昨日,大众汽车公司与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在上海安亭共同签署了一项合作开发新一代中高级轿车的联合声明,标志着上海大众将首次参与面向国际市场的新车开发工作。
声明的主要内容是,双方将重点为北美和中国市场,合作开发一款基于德国大众新一代B级平台、面向全球市场的全新技术先进轿车,新产品将作为上海大众PASSAT领驭的后续车型,上海大众汽车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将逐步纳入大众汽车集团全球开发体系。新车型有望在2009年面市。
此次上海大众将负责新车型的整个车身、包括主要外饰件和内饰件的开发,开发工作将充分利用上海大众先进的试验设备、试车场以及上海大众在样车设计、零件与模具试验加工等方面的开发能力。
德国大众方面对此次签约非常重视,高层人士悉数到场。大众汽车品牌开发董事哈肯贝格博士、大众研究开发部技术项目管理总监Hubertus Lemke以及上海大众总经理陈志鑫、上海大众技术执行经理宇杰在联合声明上签字。大众汽车集团董事会主席文德恩博士、大众汽车集团董事副总裁海兹曼博士、大众汽车集团总设计师达席尔瓦、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范安德博士出席了签约仪式。上汽集团出席签约仪式的高层领导有:董事长胡茂元、上海汽车总裁陈虹等。
自1984年建立以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为建设研究和开发能力,已累计投入超过30亿元,目前已培养了1200多名骨干工程师及相关技术开发人员。整车开发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可以完成从设计、工程分析到试制、试验等各个环节的完整开发过程,具备包括车身开发,发动机、底盘、电子电器匹配开发的整车开发能力。
由上海大众在2003年开始主导的帕萨特领驭项目,在推向市场之后,获得了市场的一致认可,成为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中级车之一。今年以来,每月的销量几乎都维持在9000至10000辆以上。在同级别车型中,仅次于凯美瑞和雅阁。
德国大众还是对上海大众开发能力的提升非常认可,对于其中国合资伙伴的实力提升也相当支持。此外,将上海大众汽车的研发工作纳入大众汽车集团全球开发体系也是其立足本土战略所使然。
■记者观察
上海大众的底气在哪里?
⊙本报特约记者 宦璐
昨天,对上海大众这个有着20余年合资历程的汽车公司来说,是在历史上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上海大众代表了中国最先进的汽车合资企业,突破了“拿市场换技术”的窠臼,参与到国际联合开发的队伍中去,提高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也可谓是中国汽车工业合资20年的成果之一。
很明显,这其中也少不了德国大众的支持,它非常认可和上海大众20年的合资合作道路,并且愿意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帮助上海大众提升,帮助中国伙伴参与到全球竞争和未来产品开发中。在众跨国汽车巨头都在表白“非常重视中国市场”的今天,德国大众又一次走在了其他竞争对手的前面。反过来说,让实力越来越强的上海大众参与到国际联合开发中来,也是德国大众立足本土战略的必然。
但从上海大众的角度来说,自主开发体系的建立、整车开发能力的提高,可以说是“逼”出来的。众所周知的是,跟一汽大众相比,上海大众从德国大众拿到的车型并不丰富。因此,自主开发已成必然。
上海大众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开发的车型发轫于桑塔纳3000,将一款过气的却在中国市场获得过空前成功的产品,有效地延长了它的生命周期。至今,桑塔纳3000还能保持8000至9000辆的月销量。领驭也风靡市场近两年;而去年推出的一款概念车NEEZA甚至获得德国媒体的一致盛赞。由蔡谦、邵景峰为主的上海大众的造型设计队伍,去年就被德方邀请,去德国大众工作一段时间,中德双方共同开发的渊源已久。
“Base zero(一切从零开始),丢弃20年的积累,一切从零开始。”上海大众总经理陈志鑫曾经这样对媒体表示,过去的辉煌不应成为今天大众发展的障碍,只有从零开始,启动新变革,大众才有可能完成复兴的任务。
正是这样的雄心,才使一切成为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