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个月来狂涨的股市吸引了大量储蓄存款忙着搬家,而在近期股市“缓涨暴跌”的起伏下,一些饱受煎熬的投资者开始调转船头。央行公布的六月份金融数据显示,经历连续两个月下跌后,居民储蓄存款终于在6月出现明显回升。而各家银行也抓住这个机会,“借机”热推理财产品。
数据显示,6月末人民币存款同比增长为16.0%,增速比上月回升了1.4个百分点。一改连续三个月储蓄分流加快趋势而出现增长回升,一改连续两个月余额下降而出现余额上升。分析人士把这种现象归因于近期股市出现较大波动,投资者对股市信心的下降使得部分股市资金回流,从保证金账户等流回银行储蓄。
各家银行的理财产品也是排队登场,纷纷打出力图为投资者在这一市场震荡整理期提供更多稳定选择的旗号。据悉,建行陆续推出多款理财产品,“利得盈”第32、33、34、37期陆续从日前起发售。招商银行则针对目前的形式推出“添富增利”理财计划,产品预期收益率最高能到20%。而各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也各有千秋,有投资于央行发行的票据,有热衷于打新股,还有把目标锁定为基金。
高企的CPI预期加大了市场对加息的担忧,对于加息的预期也促使投资者改变了投资策略。不少人选择了在股市震荡剧烈之际撤出部分资金提前还贷。记者在一家银行的营业大厅里看到,工作人员在忙着向市民解答提前偿还住房贷款的有关问题。理财产品的柜台前也有不少询问的投资者。北京银行某客户经理表示,“近期购买理财产品的客户明显增多,而买基金的人数则有所下降。”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正是随着股市的低迷,投资者意识到风险大,收益降低,专业机构开发出来的理财产品得到青睐。
这从近期部分银行的理财产品的热销也能可窥一斑。来自工行的统计数据显示,其个人网上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6月份的交易金额达143.8亿元,交易笔数达11.3万笔。而银行推出的打新股理财产品往往数天之内即可完成数十亿元发行量。中信银行推出的“新股计划1号”销售量就达到了118亿元。
某国有商业银行产品设计中心人士表示,理财产品和炒股之间的一定替代作用,使股市低迷时,理财产品销售有所升温。但炒股的投资者与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他们之间有交集,并不是完全重合。而当前银行正处于转型时期,随着利率市场化趋势加速,利差收入收紧,银行开始寻找新的利润来源,理财产品市场成为必争之地。近期理财产品的密集推出,即有银行对当前市场资金流向的判断,更是一种趋势使然。据了解,绝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的推出频率都达到了一月一期。
在当下股市进入中期振荡调整态势之际,专家表示,购买理财产品既规避股市震荡调整带来的风险,又能获得资金稳健增值的好处。北京银行一金融理财师指出,不同产品有不同的收益和风险,对于投资者个人来说,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合理选择投资组合。挑选什么样的产品更多还是看客户风险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