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时事·国内
  • 6:时事·海外
  • 7:专 版
  • 8: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环球财讯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特别报道
  • B8:书评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理财·钱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2007 年 7 月 1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1版:市 场
    合资券商加入挖角 保荐人身价骤增
    国泰君安上半年净赚39亿元
    券商第三方存管推进步伐明显加快
    新股发行动态
    蓉胜超微高金食品周五上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合资券商加入挖角 保荐人身价骤增
    2007年07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商文

      

      将目标瞄准投行业务的合资券商,似乎找到了一条对抗本土券商行之有效的战术。

      近段时期,合资券商对本土券商,特别是知名的大型本土券商发起了一轮保荐代表人挖角大战。而在这场对阵中,本土券商大多遭受了损失。据记者了解,多家知名本土券商均不同程度地品尝了人才流失之痛,个别券商的保荐代表人队伍甚至进行了大换血。

      高于本土券商两到三倍的收入,优厚的福利待遇,合资券商为挖角开出的条件在投行业内已经成为众人皆知的秘密,并为大家所津津乐道。一位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在投行业内,合资券商已经成为高收入的代名词,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能得到进入合资券商的机会。

      极具诱惑力的收入福利,让合资券商在与本土券商“人对人”的较量中占得了上风。“从我身边的情况来看,合资券商每次出手几乎是百发百中”,某著名本土券商的投行人士对记者说,“虽然公司出面多次挽留,但保荐代表人还是一个接着一个地离开。”

      尽管本土券商表示对于跳槽行为能够理解,但对于合资券商来势凶猛的抢人大战,以及保荐代表人的接踵离开,仍多少显得有些无奈。某券商投行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合资券商的高薪挖角行为使得保荐代表人的身价水涨船高,在业内引发了恶性竞争。尽管本土券商已经提高了保荐代表人的收入水平,但仍然无法与合资券商相比。

      业内盛传,某刚刚成立不久的合资券商为了抢夺保荐代表人开出了年薪300万的天价。

      “一下子招揽如此多的保荐代表人,又付给其天价的年薪,意味着公司要为此承担一笔巨额的支出。而运作一个项目的周期一般为4个月,短期内,保荐代表人根本不可能带来如此高的收益。对于以盈利为目的公司的来说,多少有点解释不通。”业内人士指出。

      显然,不惜一掷千金的背后隐藏着更深的用意。目前,我国实行的是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中国证监会只受理保荐机构提交的证券发行上市推荐文件,而保荐代表人的数量成为保荐机构资格认定的必要条件之一,这使得保荐代表人成为重要的业务资源。

      在券业大门尚未对外资开启前,对于保荐代表人的竞争表现在国内大券商和小券商之间。而随着外资券商进入内地市场的禁令逐步解除,这一竞争开始转移到外资、合资券商与本土券商之间,券商投行业务的结构性分化将进一步明显。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现行的保荐制度不尝试做出一些变革,券商在保荐代表人上的争夺将越来越激烈。抬高保荐代表人身价的同时,投行业务的运作成本也将随之增加,行业将陷入恶性竞争。而在这一过程中,损失最惨重的将是本土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