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金融·证券
  • 6:时事
  • 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8:上证研究院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广告
  • A4:产业·公司
  • A5:专 版
  • A6:专版
  • A7:信息披露
  • A8:专版
  • A9:信息大全
  • A10:信息大全
  • A11:信息大全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投资者教育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私募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广告
  •  
      2007 年 7 月 2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金融·证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金融·证券
    保荐人尽职调查遭遇大考
    国信两集合理财 25号进入开放期
    申能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昨开业
    恒生银行内地网点增至17家
    招商“基金宝二期”即将发行
    齐鲁证券建行 发行联名卡
    金融中心与大国博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保荐人尽职调查遭遇大考
    2007年07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商文

      

      记者日前从市场中获悉,监管部门目前正在开展对保荐人尽职调查情况的一次大检查。据了解,此类检查在今年尚属首次,覆盖了包括本土券商、合资券商在内的多家大型证券公司的投行部门。从检查的结果来看,问题主要集中在尽职调查有关材料缺失、不全上。

      业内人士介绍,保荐人的尽职调查是形成一切保荐文件的基础,是保荐制度的重要基础环节。尽职调查的广度、深度、真实性、准确性直接关系着保荐项目的质量,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有着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去年以来新股发行的重新启动,特别是近段时间以来,由于保荐人尽职调查及相关工作不到位而引发的一些问题开始逐渐显露出来,”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2004年开始实施的《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保荐机构应尽职推荐发行人证券发行上市,持续督导发行人履行相关义务,保证所出具的文件真实、准确、完整,保证所指定的保荐代表人及本保荐机构的相关人员已勤勉尽责、对发行人申请文件进行了尽职调查和审慎核查。业内人士指出,保荐代表人及相关投行人员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随着证券市场的回暖,去年以来,企业上市融资的需求迅速增加,新股发行提速。然而,在市场需求猛增的同时,投行业务人员,特别是保荐代表人队伍的扩容却相对滞缓。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为了追求更多的收益,不少券商不顾实际能力,有多少业务接多少业务,在“赶进度”的同时难免牺牲一些质量,尽职调查也相对放松。

      排除公司层面的因素,投行人才缺乏,流动性高也成为导致尽职调查质量下降的又一个主要原因。受到保荐代表人准入门槛较高,资格考试通过率过低等因素的影响,保荐代表人扩容速度十分缓慢。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执行官孙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投行来说,最重要的资产就是‘人’。过去投行业务比较单一,随着新业务的不断开拓,人才缺乏就成为当前所有投行都必须面临的严重挑战。而后续人才的供应则需要一个较长的培育期。”

      在投行专业人才新增有限的背景下,挖角就成为几乎所有券商不约而同采用的方法。通过挖角,可以最便捷、最快速地获得有经验的投行业务人才。

      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原来是本土大券商挖小券商的角,而随着合资券商的加入,本土大券商也遭到了挖角。可以想象,未来放开外资券商进入国内市场后,挖角大战将会越来越激烈。挖角的直接结果就是造成人员流动过大,投行队伍不稳定,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尽职调查工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