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时事·国内
  • 6:特别报道
  • 7:时事·海外
  • 8:信息披露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路演回放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7:环球财讯
  • A8:人物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产权
  • B8:产权信息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理财·钱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2007 年 7 月 2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7版:中国产权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7版:中国产权
    四大平台辐射力系列报告
    三位一体联动 上海联交所“辐射力引擎”提速
    借助资本经营预算 加快国有经济结构调整
    一周
    “国退民进”:国际PE在华新路线图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国退民进”:国际PE在华新路线图
    2007年07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见习记者 张良

      

      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大批国际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s,简称PE)蜂拥而至。在机械装备业,凯雷正着手入股行业领航者徐工;在肉食品业,高盛、鼎晖已相继进驻行业第一、第二大公司双汇和雨润食品;在水泥业,IFC与摩根士丹利已共同向龙头企业海螺水泥注资2亿元人民币;在担保业,凯雷向中国最大民营担保机构———中科智担保集团投资2500万美元;此外,永乐、分时传媒、蒙牛等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同样能找到国际私募基金的身影。Apax私募基金高级合伙人兼亚洲区主席麦博格曾预测,2015年以后,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私募基金活动领域。这也表明,目前国际私募股权基金潮涌中国的势头将延续下去。

      2006年,全球私募资本活跃异常,而且其并购能量也再创新高。2006年以来,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在美国募集的资金已超过3600亿美元,大大高于2005年的1630亿美元。中国目前已成为最受全球私募资本关注的国家之一,数据显示,2006年私募资本在中国的投资超过120亿美元,高居亚洲之首。

      今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伟在出席第十届中国北京科博会论坛时指出,中国产权交易市场可以通过引入私募基金、风险资本、行业投资人等,使中国众多的非上市公司与国际资本相结合,也可将境外企业的产权转让引入我国的产权交易市场,使中国的境内资本能够通过产权交易市场这个平台与国际上的产权资源相结合,因为“资本流动的范围越广,市场机制发挥就越充分,资源配置的效率就越高”。

      “中国政府强调宏观调控,鼓励竞争,行业发展上鼓励国退民进。这就为这些并购资本创造了巨大的投资机会。”德银总经理王仲何表示,“目前在中国已经有了产业基金,并且承认其合法地位。所谓产业基金,实质上就是私募基金,只是说法不同罢了。这一趋势鼓励了国际私募基金的进入。像KKR、凯雷这样的基金,规模比较大,一般都在几百亿美元以上。国有企业盘子比较大,正好适合他们投资。”

      业内专家认为,私募资本过去数年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收益普遍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这是吸引众多投资机构加快入华步伐的主要原因。对于国内企业来说,私募资本带来的并不只有资金,更重要的是提供公司治理、社交等全方位的帮助。而在私募资本退出机制方面,已接受投资的国内企业往往在2至3年内就能实现上市,所以,对私募投资机构来说,退出渠道非常通畅。

      但是,国际私募基金在中国的并购之路走得并不一帆风顺。拿凯雷集团来说,其在并购徐工机械、广东发展银行、重庆城市商业银行等企业时,都不同程度的受阻;而近期入股山东海化的交易也超过了最后期限。在这种形势下,凯雷改变了投资方向,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私营企业上。较早前,凯雷曾出资6500万美元购买了重庆一家玻璃纤维制造商26%的股份,还以8000万美元购买了一家钢管公司49%的股份。最近,凯雷在私营酒店管理公司开源集团投资近1亿美元的计划有望成功。一位国际私人股本专家表示:“我想所有外国基金都将意识到,尝试投资中国国有企业,并不是对其时间和资源的最佳使用方式。与几年前相比,如今私营公司的规模通常都要大得多,也更容易达成交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指出,我国资本市场目前的水平还远远不能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积极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并将其纳入到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体系中去。他表示,尽管目前我国的资金比较富裕,但成长性中小企业很难得到份额,它们的融资手段比较单一,一般都是向银行贷款。而较高的贷款成本导致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此外,一旦央行采取调控措施,一些资产负债率过高的企业就会出现生存危机。这种状况长期存在,不利于中小企业的成长。加快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有利于改变这种状况,能够满足中小企业的资本需求,也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