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时事·国内
  • 6:特别报道
  • 7:时事·海外
  • 8:信息披露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路演回放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7:环球财讯
  • A8:人物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产权
  • B8:产权信息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理财·钱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2007 年 7 月 2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时事·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时事·海外
    国开行与巴克莱携手寻求双赢之路
    美与东盟签FTA时机尚未成熟
    卢比走强打击印度出口企业
    沙特石油可大量开采80年以上
    收购还是重组 西门子子公司深陷变数
    西方舍不得舍弃的“惯例”
    非关税壁垒严重阻碍东非贸易
    俄希望卢布成为世界储备货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西方舍不得舍弃的“惯例”
    2007年07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据新华社电

      

      本月早些时候,欧盟27国财政部长基本同意,提名法国前财政部长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接替即将离职的西班牙人罗德里戈·拉托。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一职位很可能按“惯例”留给欧洲人。

      总部位于华盛顿市中心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60多年来一直按照一个“惯例”办事———美国人当世行行长,欧洲人担任基金组织总裁。

      60多年的“惯例”背后当然也有一些历史根源。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作出建立这两个组织的决定时,美国和欧洲就一直是最大的相关出资方。这种情况就好像一个公司的董事会组成一样,一般总是最大的股东出任董事长。因此,作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世行行长由美国人来“包办”,而基金组织总裁则由欧洲人担任。

      美国和欧洲是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经济管理方面也人才济济,一些被它们提名的世行和基金组织领导人确实也具有精深的财经造诣和相应的领导能力,比如世行前行长沃尔芬森、现行长佐利克、基金组织现任总裁拉托等,都在国际财经界有着很高的威望。

      但是,世界最大的两个国际金融机构的领导人职务一直由美国和欧洲包办的“惯例”,也日益受到人们的议论,并成为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随着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打破“惯例”的呼声也自然此起彼伏。

      今年的沃尔福威茨“女友门”事件,差点成为打破这一“惯例”的“转机”。沃尔福威茨本是美国新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伊拉克战争的主要策划者之一,尽管他不是财经界人物,但2005年美国总统布什还是凭借着“惯例”,顺利将他从国防部副部长的位置上“调任”为世行行长。

      上任之初,沃尔福威茨曾在世行内高举“反腐大旗”,却不想自身最后竟然陷入了腐败的“泥潭”。今年5月份世行发表的调查报告认为,沃尔福威茨在给予女友沙哈·丽扎高薪问题上超越其职权范围,并违反利益回避原则。丽扎原为世行官员,沃尔福威茨出任世行行长后,她基于利益回避被借调到美国国务院,借调前获升职和加薪,她的年薪后来高达19.36万美元,甚至超过了美国国务卿赖斯,而这些都由世行支付。

      “女友门”事件最终使沃尔福威茨下台,也引发外界对这种“惯例”的强烈不满之声。包括一些欧洲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都纷纷呼吁,为维护美国在世行的声誉,美国应放弃世行行长的提名权,将该职位让给其他国家的人。

      但美国不肯放弃这个权力。美国媒体就曾说,布什政府之所以最后同意让沃尔福威茨辞职,就是希望别让问题激化到影响美国人继续担任世行行长职务这一“惯例”的地步。最终,美国人没有在舆论的压力下放弃“惯例”,美国前副国务卿、资深财经官员佐利克顺利出任世行行长。

      其实,欧洲人也不会主动交出因“惯例”而形成的权力。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托因个人原因宣布提前辞职后,欧洲国家也迅速按照“惯例”推出了法国前财政部长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

      由此可见,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想打破几十年前形成的“惯例”,在国际经济和金融机构中争取更多、更大的发言权,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