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时事·国内
  • 6:特别报道
  • 7:时事·海外
  • 8:信息披露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路演回放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7:环球财讯
  • A8:人物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产权
  • B8:产权信息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理财·钱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2007 年 7 月 2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观点·评论
    中国住房自有率 不过是个伪命题
    投资者预期紊乱 会加深经济失衡
    贸易顺差背后的企业困境值得重视
    调控政策应跳出“过热即加息”固化思维
    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着力点该在哪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贸易顺差背后的企业困境值得重视
    2007年07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漫画 刘道伟
      ⊙王杰

      

      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贸易顺差扩大至1125.3亿美元,相当于去年全年顺差的三分之二。而在6月当月,超乎预期,贸易顺差并未受6月1日进出口关税税率调整的影响而缩减,当月外贸出口1032.7亿美元,增长27.1%;进口763.6亿美元,增长14.2%,贸易顺差达269.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必将面临来自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巨大压力。近来,美国参议院一些议员就人民币汇率和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抛出多个制裁性议案。为了缓解压力,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加征了出口关税、降低或取消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降低进口关税,放宽市场准入,设立进口信贷和进口信用保险等。同时,还有紧缩性措施进行配合。

      但是,有一个问题可能在被忽略,即为平衡贸易顺差而采取的相关措施正在给我国企业带来棘手的困难,一旦企业不能自行解决就可能威胁到其发展的根基,最终,使我国对外贸易出现大幅波动,危及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础。就目前情况而言,至少有居安思危的必要性。

      我国对外贸易的顺差在某种程度上可能被曲解或夸大了。其一,假外资回流。其二,热钱涌入。其三,政策性因素。比如,我国从7月1日大范围调整出口退税率,导致6月份贸易顺差激增。其四,外资企业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因素。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曾透露,2005年,外商投资企业的贸易顺差净值占中国贸易顺差总额的83%。

      因此,平衡对外贸易顺差所应采取的措施不能局限于经济手段,自然也不能忽略放宽市场准入与抑制出口政策对我国企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我国的经济结构与发达国家不同,发达国家是服务业占据主导,利润率相对较高,而我国是以制造业(加工业)为主导,是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的,利润率较低。出口退税率大面积调整以后,不少加工企业突然从微利变为亏损,甚至不得不把到手的订单放弃。更多的企业在出口退税率下调后面临着痛苦的抉择:提高出口价格,难以冲破联手压价的外商屏障,在目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并不现实;转向内销,在内需不畅的情况下也不太现实,因为在我国的贸易顺差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据绝对地位。那么,惟一可行的做法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但是,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有这种能力,许多企业因此被淘汰出局。令人忧虑的是,出口退税率调整给相关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未得到充分认识。

      除此之外,人民币的快速升值给我国相关企业带来的影响也非常大。7月16日,人民币汇率在今年第51次创出新高,当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次突破7.57的关口。按照2005年中国汇率机制改革时8.11的水平计算,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接近6.7%。这成为许多企业的难以承受之重。公开资料显示,四川长虹2006年的汇兑损失达到7706万元,而其同期的净利润只有3.06亿元,汇兑损失居然占其当期净利润的1/4以上。

      金融紧缩政策也使相关企业尤其中小企业面临更大的融资困难。存款准备金率水平是左右贷款发放基数的重要变量,在银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商业银行将本能地选择那些收益率高、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提供贷款支持,而将中小企业排除在外,而且,我国也没有像美国那样专门设立向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援助、政府采购、紧急救助等全方位、专业化服务的机构,这将使中小企业面临更为痛苦的资金瓶颈。

      除此之外,我国为平衡贸易顺差放宽市场准入,使我国企业面临着更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加之贸易摩擦加剧(我国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我国企业尤其中小企业未来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

      笔者的担心之处在于:一旦热钱停止涌入,假外资回流不再,而我们的一些企业因密集出台的平衡贸易顺差政策而被误伤,并丧失或部分丧失出口能力,有可能使我国对外贸易出现巨大波动,进而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