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特别报道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专版
  • 10:专版
  • 11:专版
  • 12:专版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环球财讯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海外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7:专栏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理财·钱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7 年 7 月 2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面临六大挑战
    ■编余
    资金供求趋于平衡 利率上升趋势不改
    ■看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面临六大挑战
    2007年07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1991年5月至2007年5月我国宏观经济预警指数走势图
      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应当在下半年继续加强和改善我国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财税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分配政策等手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和协调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切实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为此,我们应当从六个方面着手来加强和改善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但预期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将会继续收紧。

      观察今年下半年货币市场趋势,由于预计广义货币供给量增速在15%~16%之间,货币市场资金供给增长速度将有小幅回落,各类债券的发行规模不断扩大,总体资金供求关系趋于平衡,上半年流动性泛滥的格局将有所改变。受此影响,货币市场利率仍将保持一定的上升态势。

      ⊙唐震斌

      

      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仍在相对高位运行,总体形势良好。其中,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1.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创近10年来的新高(见表),投资、消费、出口和工业生产等均呈高速发展态势,企业效益明显提高,结构协调性增强,出现难得的“高增长、高效益、低通胀”局面,经济增长动力强劲。

      不过,在经济运行中仍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些经济指标明显超过年初的市场预期,这主要体现为:外贸顺差过大、货币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反弹压力较大、工业增长偏快、物价上涨压力上升和节能减污形势严峻等,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更为明显(见图),已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今年以来,尽管中央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但调控力度在总体上看还是比较温和,也缺乏有效配合,致使调控效果并不理想。在目前贸易顺差导致的流动性过剩压力持续存在、经济增速偏快的情况下,预计下一阶段宏观调控政策将继续趋紧。

      我们认为,为了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应当在下半年继续加强和改善我国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财税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分配政策等手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和协调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切实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为此,应当从六个方面着手来加强和改善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使我国宏观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第一,逐步转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模式,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在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人民币进一步升值预期增强的背景下,我国必须大力调整经济结构,逐步摆脱由出口导向性型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积极发展非贸易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解除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优化消费环境,改进服务质量,全面启动内需,尤其是启动居民的消费需求。

      第二,加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适当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从目前来看,巨额的贸易顺差、以及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导致的大量热钱流入是造成我国金融体系中流动性泛滥的主要根源,导致了外汇占款规模过大,并进一步诱发了货币信贷和投资增速过快、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因此,要继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充分发挥汇率在实现总量平衡、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中的独特作用。同时,鼓励“藏汇于民”和国内资金走出去,加强对外汇资金进入和流出的均衡监管,适当控制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

      第三,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不能单纯依靠调整汇率的手段,而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来缩小贸易顺差和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压力。一方面,要改进和完善加工贸易政策,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大对高污染、高耗能产品的出口限制,严格控制稀土等战略物资的出口,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继续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并辅之出口配额和许可证制度等;另一方面,要减少进口行政审批,加快引进国外先进设备、高新技术产品和战略物资,用高技术改造中国的传统产业,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四,进一步收紧市场流动性,合理调控货币供应总量。央行必须重点关注目前市场流动性过多的状况,综合运用各项货币政策工具及其组合,加强对基础货币的控制,注意适时吸纳过多的货币,将商业银行的头寸调控到适度水平。货币政策要稳中适度从紧,合理控制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维护总量平衡。

      一方面,央行可以继续加强公开市场的操作力度,通过发行定向票据、延长央票期限、向四大行发行定向融资券等措施将一部分流动性“雪藏”起来;另一方面,央行可以通过小幅、多次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深度”冻结部分流动性。由此,预期年内央行还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次到3次。更为重要的是,要尽快改革现行外汇管理制度,切断外汇储备增长与货币发行之间的联系,从源头上控制流动性产生的基础。当然,成立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及发行1.55万亿元的特别国债,能有效回收市场的流动性。

      第五,适时调整利率水平,充分发挥价格型工具的调控功能。不论是从横向还是纵向对比来看,目前我国的利率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这不利于控制信贷膨胀和投资扩张。以一年期存款利率为例,从1990年以来便震荡下行,此间的平均利率水平为5.73%,当前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只有3.06%(还要扣除5%的利息税),这样的利率水平显然是不利于控制信贷膨胀和投资扩张的。

      目前,我国的实际存款利率为负,贷款利率水平明显低于企业利润率和投资收益。在我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里,上调存贷款利率将提高资金使用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抑制企业的投资冲动,从需求方对贷款总量进行调控,进而控制由贷款派生的流动性。同时,要逐步发挥价格杠杆在货币政策调控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数量型调控与价格型调控的协调配合,通过交替使用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手段,连续进行紧缩性操作,可以将过剩的流动性慢慢抽走,并使市场利率达到均衡状态。

      第六,加强政策引导,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中央有关部门要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和地区发展政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兼顾,适当限制各级政府的公共权力,确实做到令行禁止;要改革干部考核制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破除地方保护主义。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适当控制重大项目的开工节奏,尤其是过剩领域的非理性扩张,坚决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

      由于当前宏观形势比较复杂,加上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还较低,这决定了我国宏观调控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上来,加强各项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调控合力,共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单位:宏源证券 )

      2000年上半年至2007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速度一览

    年度                 2000年上半年    2001年上半年    2002年上半年    2003年上半年    2004年上半年    2005年上半年    2006年上半年    2007年上半年

    GDP增长速度(%)    8.2             7.9             7.8             8.2             9.7             9.5             10.9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