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在一般投资人的眼中,QDII对券商的开放将进一步收窄A股与H股的估值差距,那么在您看来,QDII的扩容将如何影响这两市的估值水平?
张益凡:评判估值水平高低要参照经济基本面、上市公司基本面和利润增速等。比较境内外经济增长以及上市公司整体盈利状况,A股估值水平并不太高。此外,经济增速的差异决定了境内外资本市场投资机会的多寡优劣。只要境内外经济增长格局不变,经济基本面稳定,那么从估值角度来看,QDII对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在短期内不会有实质性的影响。对于大部分A+H股公司所表现出的A股股价高于H股股价,主要是由两个市场资金成本不同、风险溢价各异造成的,并不表示A股比H股贵,因而长期来看,QDII的扩容对H股的估值影响有限。
从港币与美元挂钩情况来看,H股主要参考美国市场利率,目前美国的基准利率是5.25%,而境内1年期央票利率为3.3%,考虑到税收因素,1年期利率还要更低,这决定了A股市场的风险溢价低于香港市场。在目前尚未完全开放资本市场的条件下,单凭QDII流出去的资本有限,要求A、H股估值水平一致不具有现实基础。
主持人:QDII扩容,鼓励境内资本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分享世界经济发展成果,对于化解境内市场流动性问题有什么帮助?
张益凡:QDII的扩容以及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成立,都是想把一部分资金引到境外去,但可能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大概每年在5%左右,考虑到境内外利差,大概有3%以上的套利空间,如果引入衍生工具,3%的套利空间完全有可能产生100%甚至200%的收益。因而借QDII为流动性“泄洪”未必会产生实质性的效果,但QDII却在制度上开启了境内资本积极走向国际市场的序幕。
主持人:券商系QDII的出海放行将会对证券公司的经营模式带来什么样的流程再造,对整个券商行业的经营格局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张益凡:对于广大境内证券公司而言,参与国际竞争意味着必须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必须规范风险控制模式。竞争的最终结果必然是相对集中,QDII很可能会是整个券商行业进一步整合的催化剂,但将来的航母级券商不一定是现存公司,可能会是合伙制下成长起来的新型公司。
主持人:作为在全球市场配置资产的QDII,将如何发现这些最具有成长潜力、最具有投资价值的境外上市企业呢?
张益凡:从投资的角度看,不管是投资于境内市场还是境外市场,估值体系的逻辑是一致的,思维方式也是一致的。但由于投资效率上的问题,目前现实的选择不是一定要买全球最好的公司。我个人认为当前两个现实的选择是境内市场和香港市场。首先,相对于其他境外市场,香港市场我们是比较了解的,把握性更高一点;其次,境内市场的整体成长性较好,投资机会较多,比如,国家外汇投资公司买了黑石、高盛,高盛用这些钱又买境内美的、福耀玻璃,我们为什么不直接投资这些优质公司,支持公司成长,并分享公司的成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