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国的对外贸易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6月份贸易顺差创历史新高,上半年顺差规模首次超过千亿美元,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赖持续增加;加工贸易进出口占比出现回落明显,但比重依然偏大。
由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低估,结构性出口需求旺盛,中国的贸易盈余不会随着出口增税等相关政策的出台而很快改变增长趋势。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不能简单地依靠抑制出口的方法来加以解决,而必须通过转变经济增长和外贸增长方式,在发展中动态地调整我国贸易盈余增长过快的趋势。
预计今年下半年我国对外贸易仍将产生巨大的贸易顺差,全年的贸易顺差将超过2300亿美元。
6月份贸易顺差创新高
今年上半年,我国的商品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进口增速却出现明显下降,经济内外不平衡的状况有所加剧。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至6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9809.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23.3%,其中出口5467.3亿美元,增长27.6%;进口4342亿美元,增长18.2%。
6月份当月我国实现外贸进出口值为1796.3亿美元,增长21.3%,其中当月出口1032.7亿美元,增长27.1%;当月进口763.6亿美元,增长14.2%。6月外贸顺差达到269.1亿美元,创出我国贸易顺差的历史最高水平。今年上半年,我国贸易顺差规模首次超过千亿美元。
今年以来,我国出口增长平稳,进口增长却出现明显的下滑,进出口不平衡的状况有所扩大,这也是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增加的重要原因。
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出口创汇”为基本指导原则的外贸策略,必须转变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对外贸易方式。
经济增长对外贸依赖续增
外贸依存度是用来衡量一国对外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它不仅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也同时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开放程度。统计表明,从1980年到2005年的近30年间,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的外贸依存度大体稳定在14%至20%的范围内。
而我国自从加入WTO之后,对外贸易出现了强劲的增长,外贸依存度也随之急剧攀升。据统计,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15%左右的外贸依存度一路蹿升,2000年达到40%。尤其是最近几年,外贸依存度以每年接近10%的速度节节上升,由2003年的45.2%,上升到2004年的60.0%,再上升到2006年的67.3%的历史最高水平。预计今年上半年我国的贸易依存度将超过75%。
我国过高外贸依存度主要表现为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两高一资”产品出口上的比较优势。因此,纺织服装、鞋类、玩具、钢铁等产品一直是中国大宗出口商品,但是这些行业实际上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而且这种低附加值行业的不断扩容实际上并未彻底解决我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目的,还使得产业投资的短视和以出口为导向,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实现提高外贸竞争优势目标的难度。
加工贸易比重依然偏大
多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中加工贸易比重较大。2005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6905亿美元,在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上升到48.6%,几乎占到贸易总额的半壁江山;2006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8318.8亿美元,占当年进出口总值的47.2%。今年上半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4408.7亿美元,增长17.6%,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44.9%。同期,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4408.4亿美元,增长28.7%,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44.9%。
由于对外加工只收取少量的工缴费,没有过多的附加增值,国内采购、配套率亦较低,即中国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进行组装之后再出口到国外。今后,我国必须努力改善贸易结构矛盾,这对于减少外汇占款,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意义重大。
外贸伙伴过于集中现象
有所改变
多年来,我国外贸出口较多依赖美欧和以日本、香港地区和东盟为代表的亚洲市场,新兴市场的市场份额增长一直偏低。2003年,我国对日、美、欧盟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62%。如加上经香港转口部分,出口仅对美国市场的依存度已接近40%。这一因素表明,我国目前对外贸易实现“市场多元化”战略仍任重而道远。在外贸目的地集中的情况下,一旦主要依赖的市场发生我国所不能预期的各种变化因素,不仅将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重要影响,并将直接作用于我国国内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外贸出口较多地依赖欧美和日本市场还容易受到上述国家的贸易制裁。2002年以来我国已经多次受到美国、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反倾销调查。除此之外,反补贴、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问题也已经成为了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付我国产品的方式。因此,推行外贸市场多元化战略一直是中国政府推动对外贸易科学增长的关键因素所在。
今年上半年,外贸伙伴过于集中的现象有所改变。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欧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双边贸易总额1583.5亿美元,增长27.3%。美国继续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1405.5亿美元,增长17.4%。日本为第三大贸易伙伴,中日双边贸易总值1100.4亿美元,增长14.5%。上述三个主要贸易伙伴约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41.6%。中国仍然必须大力拓展新兴市场,降低对三大经济体的外贸出口依赖。
外贸不平衡现状短期难改
为了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同时为了平衡国际收支,减少贸易顺差,减少与欧美国家的国际贸易摩擦,自6月1日起我国开始对142项资源性商品加征出口关税,其重点是对80多种钢铁产品加征5%至10%的出口关税。从长期来看,加征出口关税对出口型资源类企业的影响是深远的。
资源性商品出口加征关税的政策措施刚刚实施,一场力度空前的出口退税调整风暴随即跟进。财政部决定从7月1日起,对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将作调整,涉及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37%。这次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目的是进一步控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我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减少贸易摩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当前密集出台出口退税调整政策,一方面是缓解外贸顺差过大的问题,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减少贸易摩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是促使中国经济增长由偏快向更稳健的方向转变。
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旨在增加出口成本的政策,但是,由于国内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产能过剩状况在短期内很难扭转,而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强劲,因此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很难在短期内降下来。另外,今年来人民币对除美元以外的主要货币相对贬值,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对欧盟、日本等国家的出口竞争力。
另外,我国本轮经济增长的显著特征就是依靠投资增长来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多年来的大规模投资形成大量的生产潜能。在多数产业产能过剩的状态下,国内产能过剩、供大于求,国内消化不了只能向外寻找出路,则必然带来出口长期大于进口,进而导致贸易账户长期出现大量盈余。
继续维持前期对于贸易形势的判断。即由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低估,结构性出口需求旺盛,中国的贸易盈余不会随着出口增税等相关政策的出台而很快改变增长趋势。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不能简单地依靠抑制出口的方法来加以解决,而必须通过转变经济增长和外贸增长方式,在发展中动态地调整我国贸易盈余增长过快的趋势。
预计今年下半年我国对外贸易仍将产生巨大的贸易顺差,全年的贸易顺差将超过2300亿美元。这是中国工业结构以及全球贸易环境所致,这一趋势很难在短期内得以改变,贸易顺差的快速增长将伴随我国工业化的升级过程而长期存在。
郭晨凯 制图
2007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
月份 贸易顺差 进出口总额 同比增长(%) 出口总额 同比增长(%) 进口总额 同比增长(%)
1 158.6 1573.6 30.5 866.2 33 707.4 27.5
2 237.6 1404.4 32.9 821 51.7 583.4 13.1
3 68.7 1599.9 10.4 834.3 6.9 765.6 14.5
4 168.8 1780.2 24.2 974.5 26.8 805.7 21.3
5 224.5 1656.5 24.4 940.5 28.7 716 19.1
6 269.1 1796.3 21.3 1032.7 27.1 763.6 14.2
累计 1125.3 9809.3 23.3 5467.3 27.6 4342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