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领先的独立风险咨询机构甫瀚昨日在京发布了其首份中国大陆风险气压计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内部环境风险在中国上市公司十大风险中出现频率最高,中国上市公司系统性风险管理架构普遍缺失,中国上市公司的平均风险承受能力偏低。
据了解,此次调查于今年3月由独立第三方进行,主要面向中国大陆500强上市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董事会成员、副执行总裁等高层管理者,共收集到77家企业的回复问卷,涵盖制造、分销、科技、金融、房地产等14个行业。此次调查是甫瀚在全球开展的持续性国际调查研究的一部分,旨在识别全球风险管理的长期趋势和变化,了解各地上市公司的风险概况及风险管理能力。
调查数字显示,只有9%的受访者表示其公司在识别和管理所有潜在重大风险方面进行得“非常有效”,这说明绝大多数中国公司的表现不够理想。对于这些在风险管理方面表现优异的公司而言,对风险的积极认识是促使其不断完善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动因。
在那些“表现优异”的企业中,有74%的企业设立了“内审部门”,而设立了“正式的风险管理政策”、“董事会下属的独立委员会”、 以及“风险监督和报告流程”却仅为三分之一左右。对于大多数“非表现优异”的企业而言,设立了以上4个风险管理架构的分别仅为3%、3%、26%和8%。“仅仅依靠内部审计部门并不足以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战略性规划。” 刘建新认为,制定正式的风险管理政策以及完善的风险监督、报告流程,设置风险委员会仍是大陆企业在完善风险管理架构配置上有待改善的方面。
在风险管理职能的责任担当方面,调查显示,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和职位的缺失仍是中国企业的普遍现象。首席风险官(CRO)及流程责任人的岗位即使在金融领域也只是近期才逐渐设置。目前,中国企业的风险管理监督职能仍主要落在首席执行官和运营部门的经理们肩上。
调查数字显示,中国上市公司的平均风险承受能力偏低,在10分的评估标准中得分为3.65分。六成的受访高管认为其公司面临的风险水平很低。与甫瀚对香港公司的风险调查结果相比,在“风险承受能力”、“组织风险”和“所处行业风险”这三个核心风险度量指标上,内地企业与香港企业的调查结果具有很大差异,相对来说,这三个度量指标在香港的高管人员眼中具有更高的重要性。
而甫瀚全球风险气压计现阶段调查结果显示,在风险管理“有效性”方面,美国公司以53分位居榜首,领先于英国(37分)、意大利(35分)、荷兰(29分)、香港(22分)、法国(20分)及中国内地(9分)。“这清楚的显示出中国内地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与世界的差距。”甫瀚执行董事兼大中华区总裁刘建新认为,对于正走向国际化的中国内地企业而言,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已成为其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