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曾经讲过:聪明但喜欢走捷径的人,最好去当将军;又聪明又勤快的人,让他去当参谋;不聪明、爱偷懒的人,可以去当传令兵;但勤快、愚蠢的人,最好什么也别让他做。
“在现代社会中,如果按拿破仑的说法对号入座,那么经济学家应该努力去扮演‘参谋’的角色。”王东京这样给自己定位。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毕业后,他一直在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从事教学工作。现在,他已记不清自己是多少次站到讲台上,为前来学习的中高级党政官员讲中国经济学,讲中国经济的现状与未来。
掌握经济理论,掌握一个支点
阿基米德曾经说:给我一个支点,就能转动地球。如果把经济活动比作地球,经济政策比作杠杆,那么经济理论就是撬动“地球”的支点。“主管经济工作的党政官员,天天与政策打交道,或是制定政策,或是执行政策,如果没有掌握必要经济理论,很容易弄巧成拙。”王东京说。在经济学家和党政官员之间寻求一种有效的沟通,是他近年来致力探索的课题。
经济学中有一个资本收益递减规律,王东京用经济学家的眼睛来看,发现政府制定的经济政策,效应也是递减的。“经济生活不像物理实验,它的变数太多,几乎无法控制。比如1998年以前,治理通胀是主要任务。谁料中国这边”着陆“未稳,就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接着是一场大洪水。原来的经济过热,一下子变成了需求不足。问题变了,政策当然得跟着掉头;否则,无异于南辕北辙。”
政策的效应递减,还体现在执行程序上。国家制定政策,考虑的是整体利益。但政策到了基层,每一个地区,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一本小账。两笔账能算到一起固然很好,但很多时候,根本就算不拢,这就难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经济学上管这叫博弈。“面对这种情况,国家要想实现自己的意图,就得出新招、出奇招,不能让对手摸到路数。像程咬金那样老是三板斧,肯定是不行的。”
评价一项政策好坏,必须让实践说话。但单纯由实践来判断,难免会成“马后炮”。王东京打了一个比方,“一个人置身沙漠中,哪个方向能找到绿洲,哪个方向是死路一条,他必须事先就做出定夺。绝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随便走下去,走对了是万幸;可一旦搞错了,自己就会埋尸黄沙。果真如此,实践的代价岂不是太大了?”
王东京认为,让经济政策随机应变,扬长避短,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就必须学习一些经济理论。近年来,他撰写出版的《与官员谈西方经济学》、《与官员谈中国经济》、《与官员谈经济政策》、《与官员谈经济学名著》、《与官员谈西方经济史》、《与官员谈现代金融》、《与官员谈财政税收》、《与官员谈中国改革》等,一改传统经济学研究的沉闷传统,用随笔的形式,把复杂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描述得生动活泼,在国内党政官员中引起强烈反响。文化部副部长孟晓驷形容王东京“就像一个导游,引领我们走进这片中国现实经济问题的丛林,其中既有山重水复的困惑,也有柳暗花明的惊喜。在困惑和惊喜的转换之间,我们领略了王东京教授深入浅出、厚积薄发的功力”。
三个假定,三个原理、三个方法
有人说,经济学如此复杂,各种学派多如牛毛,对同一个问题,三个经济学家,可能拿出四种答案,你让我听谁的?“今天的经济学,千头万绪,令人生畏。一不小心,就可能迷失在这片丛林里,不知道自己从哪儿来,要到哪里去,别说用它来分析问题,就是弄清原委,都可能茫然失措。但这绝不是说,经济学是屠龙术,如果我们善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它最本原的东西梳理出来,你就会发现,基本的、管用的理论其实并不多。”
王东京说的“基本的、管用的理论”,是基于这样两个原则:道理简单,容易理解和掌握;经得住实践验证,能得到普遍的接受。“不论经济学多么庞大,假如用以上两个原则去过滤一番,能剩下的东西,充其量不过一掌之数。” 王东京认为,现代经济学里,真正基本的、管用的理论,就是三个假定、三个原理。
三个假定是:经济人假定,把人看作是理性的利己主义者。资源稀缺假定,强调市场经济要合理配置资源。保护个人产权的假定,充分发挥个人劳动效率。与此对应是三个经济学原理:利润最大化原理,既然人是自私的,必然就会谋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供求原理,既然资源是稀缺的,就必定存在供求关系问题。等价交换原理,既然保护个人产权,就必须实行等价交换。运用上述假定和原理分析经济问题,还需要三个方法:即成本收益分析法、均衡分析法以及帕累托标准。
“这九条,简单得令人吃惊,但却是经济学智慧的结晶。一般人和经济学大师的差别,说到底,就在于会不会使用这些假定和原理?熟练程度如何?推断功力怎样?经济生活千变万化,而经济理论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把握了它,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就都具有了看家的本领。”
在王东京看来,纷繁复杂的现代经济学体系,其实就是根据三个假定、三个原理、三个方法构造起来的。比如,从经济人假定出发,根据利益最大化原理,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就形成了生产规模理论;从资源有限的假定出发,根据供求原理,运用均衡分析方法,就形成了市场价格理论;从保护个人产权出发,根据等价交换原理,运用帕累托标准,就形成了按要素分配理论。
“它就像中国的八卦,一旦组合起来,就会博大精深、变化无穷。孙子兵法,说起来只有三十六计,但要运用得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兵家审时度势、用计准确,方可得胜。作经济分析也是如此,我们必须先弄清经济问题产生的背景与条件,选择恰当的理论与方法,做出合乎逻辑的推理与判断,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十年专栏,十部文集
经济学家既然要当“参谋”,就要研究现实、服务现实。在讲课和行政工作之余,王东京密切关注着社会经济问题。他经常不辞劳顿地深入厂矿企业乃至偏僻的山村进行调查研究,或与各地的党政官员、企业家广泛接触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在此基础上确立自己的选题。
时下CPI上涨,成为全国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人们担心CPI上涨会带来涨声一片,引发通货膨胀?王东京为文写道:近期CPI上涨是由于肉禽供应减少,属于商品短缺,而不是通货膨胀。在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上,商品价格主要由买方决定,物价全面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与一般学者不同,王东京把目光投射到在这场争论中一个沉默的主体———农民。“农产品比价低,农民不富裕,不是农业天生弱质,更不是农民不勤劳。相反,是为了保证城市供应需要,农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现在农产品价格适度上涨,农民有了增收的机会,说农产品不能涨价就是偏见。”
王东京的博客更新很快,当很多学者批评全民炒股时,王东京却说全民炒股有何不好;当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就汇率问题再次发生争议时,王东京疾呼要守住人民币汇率;当政府对民间融资加紧控制时,王东京建议对民间融资应网开一面;当中国经济迅速冲进全球化的浪潮时,王东京提醒不能过度依赖国际市场。
王东京在媒体写了十年专栏,出版了十本文集,所论主题不同,行文风格却一贯。不装腔作势,不故弄玄虚,不说违心话,王东京多年来始终坚持自己的学术操守。他这样阐释自己的定位,“中国经济正在转轨,必会引起各利益主体的博弈,社会矛盾交织,山重水复,困难多多。面对这些难题,政府有意广开言路,多听意见;而学界中人,自然不该袖手旁观。”
一部经济学说史,就是一部经济学家关注现实、改造世界的历史。王东京下决心在这条路上坚持到底,”中国的经济学家,要在曲折反复的经济改革中,拿出顶风冒雨的雄心,舍我其谁的气概,秉承经济学的传统,真正肩负起经济学家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