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证券研发中心 郭燕玲
可控通胀下的投资冲动
预期中的利空为何没有打击市场信心。笔者认为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2007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再次显示宏观经济强劲增长的态势,但近年来维持的“高增长、低通胀”有所改变,CPI指标再度突破3%警戒线,达到3.2%。众所周知,在商品价格出现上涨的背景下,当企业能够通过扩大再生产获得好处时,企业的再投资冲动会增加,而且在利润和成本均衡临界点之前企业的盈利状况也会持续上升。因此高涨的经济数据首先显示了全社会经济强劲增长的态势,以及企业经营状况的持续向好。在此背景下投资者是无须看空后市的。
二是此前市场已经对经济数据有所揣测,对可能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有较为明确的预期。加息以及降低利息税尽管提高了投资的机会成本,但相对股票投资的收益而言影响力微弱,尤其是相对目前持续上升的通胀压力而言,能够抗衡通胀风险的投资品种无疑才是投资者的首选目标。股票投资因其所具有的显著抗通胀能力使之成为投资者关注的市场。
因此,上述二者都决定了预期中的利空无法改变投资者的风险偏好,A股市场的长牛格局不会轻易改变。在人民币升值和资源要素价格上升的预期下,房地产、金融、电力、煤炭等股票受到资金的青睐,成为此次指数创新高的主力军。
紧缩预期下的政策风险
然而,就此认为宏观调控政策失效显然是缺乏理性的。理由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经济出现偏热迹象已经得到高度重视,管理层已经开始着手防止向过热转变。房地产价格,以及肉蛋等粮食价格都是政府民生政策的主要控制对象,而今年以来商品价格都出现了大幅上升,投机气氛明显。政府亟需拿出有成效的调控政策,为灼热的市场降温,因此后期调控政策还会持续出台。将于下半年召开的十七大是统一思想的大会,协调经济发展的节奏、调控经济发展的结构是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在持续调控预期下的经济走向还是一个未知数。
其次,财政政策的后发影响力。今年上半年的出口退税政策即将产生作用,有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已经公告了出口退税的负面影响。这些公司主要集中在出口占比较大的基础化工材料、通用机械设备制造、纺织服装等行业。随着影响的逐步显现,公司经营即将面临内需转型。这无疑会引起产品价格回落的风险,前期产能释放的行业会面临较大的压力。
在政策效应的后发之力作用下,上市公司经营风险会反映到估值水平上。因此,在此次上升行情中,股票市场的参与者始终没有激发起能与上半年相媲美的投资信心,一直保持缩量上升的走势。
缩量中新高需留一分谨慎
6月份以来,随着投资者理性程度的提高,市场成交量持续回落,即使是此次上证综合指数再创新高,两市成交量也只是维持在2千亿左右的水平。从市场层面来看,蓝筹股近期再度恢复到横盘整理的格局,而题材股则再度活跃反弹。可控通胀可能带来的好处已经获得一定的释放,资金再度关注由比价效应带来的利润空间,而显然如果没有稳定的估值标准,相对估值的风险随时会显现。因此,在通胀压力和紧缩政策还存在不确定的情况下,缩量显然是市场谨慎心态的一种体现。在此环境中,受益于价格上升的资源类行业则应引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