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南北气候普遍炎热,市场似乎也在与天气争相比热。 随着6月份CPI上涨4.4%的数字公布,不少行业要求涨价的消息相继出现在报端。遗憾的是权威部门公布的经济数据却告诉人们,有的急于希望涨价的企业,在涨与不涨之间是可以选择的,其中含义很耐人寻味。
一个产品的价格该不该升降是由供需状况决定的,成本推动型的价格上升也属于正常。早在前几年我国的洗衣机、电视机同业企业为了保高利润,也曾联手定价防止价格下跌,但终因市场不认可,这种“价格联盟”自动告破。最近方便面价格调整与此有些类似,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负责人对涨价分析认为:此次涨价后五角钱一包的方便面可能退出市场,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村人也要吃好质量的方便面。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如果说方便面企业因为肉蛋油价格上涨导致成本上升,但为什么要借此联手把低价位产品赶出市场?到底是消化成本还是提升产品整体价格?有专家认为几家方便面生产厂家联手涨价的行为本身已经涉嫌垄断,从目前几家企业协商涨价的方式,以及协会负责人的解释来看,笔者以为这个批评是在理的。
有关电价要涨的问题虽然比方便面涨价要复杂得多,同样不能忽略供求关系。在发改委上半年经济形势通气会上,有关人士专门回答了记者提出的五大电力集团希望涨价的问题,结论是需要进一步观察。我们注意到,成本推动的说法肯定站不住脚,即便今年煤的价格上升,如此高利润的企业难道真的不能通过内部挖潜消化吗?况且完全市场化交易的煤的价格还在下降。一项供求并不紧张的产品一定要涨价也难以理服人。
笔者姑且把CPI发布时的涨价现象看成搭车涨价,事实上此类企业已经不是少数,这一点只要到各大超市去做一个调查就可以发现,有的产品卖得不好也跟着上调了价格。如果企业消化成本的方式只有涨价,那么我们只能悲观地认为,从现在开始的轮番涨价我们将无法避免。因为不少企业都会受到粮油价格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涨价肯定天经地义。更何况有的企业不顾市场规律操纵价格,联手商定行业内产品价格上涨,把一个企业定价的权利扩展为联盟行动,市场买卖双方的博弈将不再起作用,价格垄断就自然形成了。这不仅会伤害消费者的利益,也会对通胀形成更大的压力。
可见,在CPI不断攀升的时候,我们不能就价格说价格,更要关注物价之外的一些因素,尤其是那些利润已经很高的行业和企业的涨价呼声,更要引起注意。在认真理清价格与成本、价格与利润、价格与市场的关系的同时,我们应当重新思考在目前利益格局复杂多变的时候,产品涨价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否则今年CPI将有可能承载某些利益集团的利益之重,迫不得已继续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