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个别人士认为,在股票市场出现下跌风险时,最好的选择是将股票出售,空仓等待市场转机。这是在没有更多避险工具情况下无奈的选择,而且在实际操作中,这种选择既不现实,也非最佳。
为什么说不现实呢?例如,在5月30日上调印花税之后,在市场持续下跌过程中,很多投资者都预期手里已经跌停的股票第二天将毫无悬念地继续跌停,纷纷将股票挂在跌停板上,但成交寥寥,想“割肉”都没有人买,挂在砧板上的肉无人问津。重仓持股的机构,那就更难在市场出现突发性的系统性风险时达到空仓的目标。
反过来,如果市场存在规避系统性风险的工具,例如股指期货,再看2月27日市场大跌时,假设某机构持有2亿元的招商银行,3亿元的中国联通,5亿元的大秦铁路,那么当天的损失是9700多万。与此同时,如果按照这三只股票的贝塔值做完全的套期保值,卖空1150手股指期货0704合约,那么期货上将获利超过1亿元,在市场下跌中,不仅保住了原有的市值利润,而且获得了额外的收益。从市场流动性要求上看,卖出10亿元的股票与抛出1150手期货合约,两者的差异是巨大的。
为什么说不是最佳选择呢?在单边盈利机制下,包括基金等很多机构是市场的长期多头,始终持有大量的股票,所需规避的是阶段性风险。计划长期持有的股票卖了再买回来,并不是最佳的选择。且不说卖了之后能不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回来,交易成本也是一个考虑的因素。
其实,套期保值的成本优势正是股指期货被广泛采用的重要原因。举例来说:某股票投资组合市值是10亿元,卖出10亿元股票的成本如下:手续费:10亿×0.2%=200万;印花税:10亿×0.3%=300万。单边成本合计:500万元。如果再买回来,总成本是1000万元。这还没有考虑买卖股票的市场冲击成本。
通过股指期货卖出这10亿市值的股票,成本又是多少呢?假设该股票组合贝塔值是1,股指期货是4500点,合约乘数为300元/点,那么需卖出的期货合约数量为740张。一手期货合约的交易成本是135元(按单边万分之一计算),则单边成本是740×135=9.99万元,双边的成本是19.98万元。卖出740张合约与卖出10亿市值的股票,效果是一样的。但是两者的交易成本相差980多万,而且对市场流动性的要求也低了很多。
股指期货市场是风险转移的市场,也是风险买卖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风险被投资者定价买卖,风险的转移频繁而有效。投资者根据自己对股票市场走势的判断和愿意承担的系统性风险水平,在股指期货市场上买入或卖出风险,机构的风险通过这个风险管理市场充分地“市场化”、“分散化”,股票投资的系统性风险在不同的投资者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