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亿!这不是一家保险公司一年的保费收入,也不是一家保险公司一年的投资收益,而是合资寿险公司联泰大都会人寿一款投连险在今年5至7月的保费收入。
4月19日,外资银行向本地居民提供人民币业务开闸前夜,联泰大都会牵手花旗银行共推“财富精选计划(B款)”投连产品,下设货币型、混合偏股型、股票型三个投资账户。当月,其在工行和农行又推出了“财富精选计划(C款)”。近一月之后,2亿元投连保费落袋联泰大都会人寿,B款投连产品的件均保费近50万元。而在今年1至4月,联泰大都会总保费收入尚不足1亿元。
陆文颖,联泰大都会人寿副总裁,在银保市场打拼多年,自联泰大都会2006年以来便一头“栽”进酝酿投连的工作中。从调研市场、到联手花旗等银行,再到产品开发,她和她的团队会同公司产品相关部门忙了近一年。现在,她又在为开发新一代投连产品(期缴)而开始忙碌。
《上海证券报》:自联泰大都会4月底开卖投连以来,连续两个月保费收入冲过2亿。再看整个市场,无论股市大涨还是大盘调整,保险公司的投连账户一个接着一个推。投连险为何这么火?
陆文颖:投连产品卖得火,就好比基金热销,这是由客户追逐收益的特性所决定的。很多客户把它看作为基金类的新型理财产品———收益高、进出灵活,其实,他们往往忽略了一点,它还比基金多了一份保障功能,同时也是为客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财平台。
多数投资者看重的是投连险的收益。看收益关键还要靠数据说话,自账户建立起短短三个月来, “财富精选计划”的股票型、混合偏股型账户收益率已分别达到22%、20%。股指飘红时,投连收益水涨船高;大盘震荡时,投连抗跌性凸显。这样一来,投连没有不火的道理。
《上海证券报》:目前多数寿险公司相继推出了投连产品,消费者挑选投连险时关键看什么?
陆文颖:一看收费标准,二看风险控制。
收费标准主要包括进入成本、退出成本,具体涉及到的费用有初始费用、买卖差价、风险保费、保单管理费、退保费用、投资账户管理费以及账户转换费用等。对于关注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来说,他们比较熟悉是基金产品的收费标准,相信他们在挑选投连产品时也比较关注这一项。
至于风险控制,我认为主要包含两点:第一,保险公司投资团队的实力、投资水平,消费者买了保险公司的产品,就是希望账户的增值能力能愈发提升;第二,在资本市场波动时,投连账户本身是否能够具备抗风险的能力。包括是否设置多个账户供客户选择,是否可以进行账户之间的免费转换。
《上海证券报》:在资本市场波动时,投连险账户如何做到抗跌?如何让投资者相信,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比拼得过基金公司?
陆文颖:投连账户的抗跌性主要体现在产品本身的设计上,投连险通常由多个不同特性的账户组合而成,联泰大都会人寿在已有三个账户的基础上,将于9月再推债券型、偏债型两个账户,以满足更多风险偏好的客户进行配置,并可根据市场的走势,随时免费进行账户转换。
其实,现在市场上有300多个基金产品,保险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在基金产品的选择上是比一般的个人投资者有优势的。而保险公司在投连方面的投资能力,关键看它筛选基金产品的实力。
就比如,联泰大都会外方股东美国大都会集团有着一套严格的基金公司和基金产品的筛选标准和流程,同时每季会有持续的监控。另外,联泰大都会在推投连产品时并非单枪匹马,开发过程中吸收了花旗银行和工商银行的很多建议,这两款产品可以说是由我们和花旗、工行一同开发的。
《上海证券报》:在投连这波热潮中,我们留意到,外资公司(包括合资)多数走在了中资的前面,甚至还有一部分中资公司还未跟进,原因何在?
陆文颖:在中资公司心中,几年前的投连退保风波,或许尚留阴影。就连银行现在谈起那次风波来,仍记忆犹新,因此,在今年投连再战银保渠道时,银行也曾有些顾虑。
另外,中资公司既有市场的成熟度也阻碍了它在产品创新上的脚步。在这波投连热潮之前,中资公司的万能险、分红险还都销售得不错,中资公司因此没有动力去考虑再推新品。
外资公司则不同。外资公司的母公司大多具有在投连产品风险控制方面的丰富经验,分支机构又多数局限于大城市,这就决定了他们对资本市场变化的敏感度要胜于中资,推投连险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中长期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