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以来,我国南方部分省市发生猪“高热病”。这种病有猪瘟症状,有蓝耳症状,有猪链球菌症状,还有其他症状。农业部组织有关单位攻关,查明疫情主要是由猪蓝耳病病毒的变异株引起的,2007年4月,农业部正式将其确定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并紧急组织疫苗生产。
7月25日至27日,记者深入四川养殖户及有关企业采访,调查免疫状况及疫情对相关产业的影响。
⊙本报记者 阮晓琴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生猪行情发生了较大变化,由此引发相关行业变化。总括起来包括两种影响:一种负面居多,生猪产业链属此类,以饲料行业为主;另一种是因祸得福,以生猪替代品、禽蛋水产业为代表。
生猪存栏率:恢复周期较长
业界目前谈论最多的是,生猪存栏率和生猪生产何时恢复的问题。农业部的调查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生猪存栏4.76亿头,同比下降0.15%,比2005年同期下降2.1%,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400万头,同比下降1.98%,比2005年同期下降5.01%。
而部分企业或商业调查机构认为,农业部公布的数据偏低。东方艾格公司生猪分析师称,目前全国生猪存栏率与去年同期比下降约30%;四川一家大型饲料企业表示,生猪存栏率下降率在60%至70%。
至于生猪存栏何时恢复到正常水平,与散养户会不会退出市场密切相关。据2003年《中国轻工业年鉴》数据,中国1至5头的生猪养殖户占总数的53%。在本轮疫情中,散养户由于养殖集中,防疫能力差,疫情损失严重。在此背景下,仔猪价格近期又升至每头500元左右高价,养殖户补栏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有关统计数据表明,部分省份局部地区弃养比例超过50%。
条件好一点的大型猪厂位置较偏远,受疫情影响相对小一些,在猪价高涨的情况下,有扩产冲动。但猪厂扩大规模投入很大。另外,扩产会遇上征地难题。
有关人士认为,从母猪产仔到猪肉上市,需要半年以上的周期,彻底解决猪肉供应偏紧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
四川省邛崃市高埂镇联合村赵兵全估计,联合村一年之后生猪产量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据调查,该村退出养殖的村民很少。
中国玉米网冯利臣总经理则认为,生猪完全恢复生产,要到2008年。
商务部有关人士表示,预计今年底猪肉供求矛盾将明显缓解,价格逐步企稳。
饲料行业:销量逐月减少
去年9月中旬到11月中旬,0709玉米合约期货价格迅速启动,由每吨不到1300元涨至1700多元,之后一直保持高位。自今年6月份始,这一期货合约价格快速走低,一个半月时间减至1500元。同时持仓量降至行情启动前的水平。另外,玉米主产区东北的价格每吨已经下降了50元至60元。
与玉米走势相同的,还有豆粕。在大豆、豆油都走牛市行情的背景下,自今年5月底始,0709豆粕合约期货走低,由每吨2630元最低降至2430元。
玉米和豆粕主要都用于饲料生产。由于生猪存栏率下降,期货投资者担心饲料需求不振,影响玉米和豆粕需求,纷纷减仓。
从供应角度分析,由于去年下半年玉米价格猛涨,今年玉米播种面积增加较多。相比之下,大豆种植面积减少,供应量减少,受需求不足影响稍小一点。7月31日,豆粕期货价格略升。
生猪存栏率下降对饲料行业产生负面影响。一家饲料生产企业告诉上海证券报,今年六月份,公司猪饲料销量比上月少一半,七月份又比六月份少一半。
饲料上市公司包括正虹科技(000702)、新希望(000876)、通威股份(600438)等,其中以猪饲料为主的上市公司,受影响更大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猪肉替代品鸡肉、水产价格水涨船高,禽类、水产饲料销量增加,相关公司反而从中受益,如以水产饲料为主的通威股份。
猪肉加工业:成本压力陡升
农业部6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猪肉批发价上涨74.6%,鸡蛋价格陡升44.8%,牛肉价格也上涨了11.6%。
上市公司主营与猪肉相关的上市公司主要有裕丰股份、新五丰、顺鑫农业、*ST罗牛、S双汇等。其中新五丰主营为猪肉出口(供应港澳)和内销,约三分之二的生猪来源靠采购。中金公司前不久发布的报告显示,香港生猪批发价系统性调价今年只有过一次,涨幅仅7%,根本无法消化平均22%的猪肉收购价涨幅,甚至出现猪价倒挂现象,盈利不容乐观。主营供港牛肉的富成五丰情况类似。
对主营业务为屠宰的顺鑫农业和高金食品来说,生猪存栏率下降对其影响也较大。双汇发展的产品主要是以猪肉为原料,猪肉涨价加大了其成本压力,而肉制品加工业的成本转嫁能力较弱,所以,猪肉价格大涨加大了其经营压力。
最直接受益于猪肉涨价的应该是裕丰股份和*ST罗牛,这两家上市公司均是从事生猪和种猪养殖业务,而且生猪来源都是自给的。武汉新兰德分析师余凯认为,猪肉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继续保持高位,甚至进一步上涨,因此,裕丰股份和*ST罗牛存在进一步上行空间。
疫苗生产企业:收益并不明显
据最新消息,农业部新增4家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的定点生产企业,使生产企业达到16家。其中,产能较大的主要有中牧股份(600195)、金宇集团(600201)、山东齐鲁、浙江易邦等,有不少涉及到上市公司。
武汉新兰德分析师余凯称,这其中,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药械厂和乾元浩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生物厂均为中牧股份(600195)旗下企业。扬州优邦通过技术改造将作为金宇集团生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的基地。另外,升华拜克(600226)旗下的浙江易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S东湖新(600133)旗下的武汉中博生化有限公司也颇具实力。
依照农业部生产计划安排,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6月份可以生产7000多万毫升;7月份生产1.54亿毫升;8月份生产1.89亿毫升。初步定价每毫升0.8 元。有研究报告预计,今年猪蓝耳病疫苗市场规模在10亿毫升左右,市场规模预计在8亿元左右。
据悉,新型蓝耳疫苗生产实行定点生产、国家农业部统一调拨销售的体制。企业不能擅自销售。疫苗价格实行国家定价。目前尚无额外补贴。
据记者调查,在现有价格情况下,生产疫苗收益并不明显。
■现场
“疫区”三日亲历:
“疫苗根本不够用!”
⊙本报记者 阮晓琴
养殖户自己给猪打针
削破装着药液的瓶子,药液慢慢地吸入针管……四川省邛崃市高埂镇生猪散养户梁水平,一边与到自家小店里买零配件的人说着话,一边动作娴熟地做着专业兽医才能做的事情。
今年五六月以来,高埂镇大量生猪染病。为了防止病毒通过兽医从一家带到另一家而传播,高埂镇镇政府倡导生猪养殖户替自家猪打针。
7月24日,梁水平家养的26头猪中,有2头猪出现患病症状,症状与镇上其他病猪情况相似:发烧至42度,后肢不能站立,不吃东西。
梁水平去镇上兽药店拿了一些退烧药和治猪瘟的药。小店的老板徐先生告诉他,从猪的病症来看,很可能是变异的蓝耳病。治这种病的药只有镇政府才有,只下发给种猪和母猪。拿些退烧药和治猪瘟的药,只能控制一下猪病。
虽然不知药效如何,但梁水平还是给5头猪打了针,其中有的是预防性的。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这批生猪顺利出栏,每头可以赚300元至400元,26头就能赚7800元到10400元。如果猪死了,买仔猪的5000元钱和给猪防病治病花的500元都要打水漂了。
“猪有病,好心焦。没有药啊!”梁水平感叹道。
在四川的三日里,记者走访了养殖户、药店、村镇防疫员,听到最多的就是新蓝耳疫苗效果好,但根本不够用。
记者获悉,7月底,农业部已经将生产变异蓝耳疫苗的厂家由12家扩大至16家。
“现在基本接近尾声了”
徐先生的兽药店就设在高埂镇镇上。其妻回忆,6月份是镇上猪生病最严重的时候。“6月10日开始,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来买药的人一个接一个。镇里年龄大的人说,这么多年,从没遇到过这种事。”
“现在基本接近尾声了。来的人稀稀拉拉了。”徐先生认为,高埂镇六七月间起的猪病,很可能是变异的蓝耳病。
这种病传播迅速,会导致母猪流产,对仔猪杀伤率很大。据四川省动物防疫总站发布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知识》介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
高埂镇联合村生猪防疫员赵兵全告诉记者,联合村的猪发病起于今年5月底。当时,许多生猪养殖户非常担心自家的猪被感染,纷纷让生猪提前出栏。这样,生猪死的死,卖的卖,存栏率由5月份之前的超过一万头,降到现在的2700头至2800头。
目前,联合村生猪发病基本得到控制,生猪存栏数基本稳定,并呈上升趋势。赵兵全说,通过观察首批注射了疫苗的5头种猪,疫苗效果还是不错的。看见猪病能够控制,大家心理稳定下来了。
“不足需求量的十分之一”
一个多月前,农业部将研制出的首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下发到四川、江西、广东和江苏等地。四川是最大的生猪生产省份,据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数据,2006年,四川生猪出栏数占全国总比例为10.85%。邛崃市是四川省生猪生产大市,生猪年商品量200多万头。邛崃市高埂镇镇政府有幸分到了疫苗。
“根本不够用。”面对上海证券报记者,高埂镇镇长雷玉文情不自禁说道,“不足需求量的十分之一。商品猪没有疫苗,只有种猪才有。”但他没有透露更多细节。
赵兵全是联合村唯一负责新蓝耳疫苗下发的人。他告诉记者,镇里一共给村里下发了两批疫苗,第一批是一个多月前发的,因为量极少,只给5头公种猪打了。第二批疫苗下发在前20天左右,全部用于母猪防疫,每头猪打4ML(毫升)。据了解,联合村一共有365头猪,即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种猪打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
四川省动物防疫总站副站长石谦告诉记者,疫苗由农业部统一调拨,四川省真正拿到疫苗是在6月13日至6月14日。主要生产厂家是中牧股份公司、内蒙古金宇集团、齐鲁动物保健公司和浙江易邦集团。截至7月27日,下发到四川的疫苗总量是510.26万ML。
目前,种猪按4ML用量注射,商品猪按2ML注射。若每头猪最少注射量2ML,以四川生猪存栏量6000万头计,需要疫苗1.2亿ML,现供应量只有需求量的4.25%。
面对疫苗供不应求,四川省确定了两个疫苗供应重点:一是重点保水灾地区,因为这些地方易发动物传染病;二是重点保与周边省份交界的敏感地区,尤其是周边有疫情的省份。在确保重点之后,其余疫苗倾向于分配给养猪大县、种猪和规模猪厂。
新疫苗生产能力已提至极限
作为被农业部指定的12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定点生产企业之一,中牧股份成都药械厂正在加班加点地生产疫苗。据中牧股份成都药械厂领导介绍,成都药械厂有两个等大的生产车间,一个是灭活车间,一个是非灭活车间。接到生产任务后,灭活车间全部用于生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也就是中牧股份成都药械厂已经把新疫苗生产能力提升至最大了。
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疫苗供应仍然不足呢?这还要从此次猪病源头变异蓝耳病病毒说起。
去年南方部分省份出现高热病之后,兽医学术界出现了很大争议,农业部最后得出倾向性结论:蓝耳病占主要因素,但又不是唯一因素,复合感染也是致病原因之一。农业部最后把该病命名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并把致病因归为变异的蓝耳病病毒。
据中牧股份成都药械厂吴越介绍,蓝耳病近两年才开始在中国出现。蓝耳病疫苗开始上市,仅是去年的事。但对变异蓝耳病病毒,原有疫苗效果不好。农业部组织专家日夜攻关,在去年底今年初才新研制出针对变异蓝耳病病毒的疫苗。经试验后效果不错,4月份,农业部指定12家厂家紧急生产疫苗。7月底,又将生产厂家由12家扩大至16家。
培育疫苗过程包括复制病毒,再灭活、乳化。由于病毒要寄生在细胞中,整个过程很不好掌握,若病毒接种量大了,细胞就会死;病毒接种量小了,生产过程就慢。不同企业在技术力量、培育灭活疫苗能力上各异,在时间很短的情况下,有的企业能培育出疫苗,有的企业却培育不出,导致疫苗供应不上。
地方官员并不愿意报告疫情
农业部7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25个省份先后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
专家认为,针对动物疫情,我国有一整套防治规范,但存在配套不够、不落实的问题,使我国难以将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
我国主要动物防疫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等。按法规,我国对动物疫情报告实行快报、月报和年报制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快报:1、发生一类或者疑似一类动物疫病;2、二类、三类或者其他动物疫病呈暴发性流行;3、新发现的动物疫情;4、已经消灭又发生的动物疫病。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国家测报点确认发现上述动物疫情后,应在24小时之内快报至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应在12小时内报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蓝耳病是二类疾病。一位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旦报告了疫情,疫区动物就销售不出去,对地方产业有一定影响,因而官员并不愿意报告本地疫情。
从另一层面来说,扑杀疫区动物对养殖户造成损失,国家应该进行财政补贴,弥补养殖户损失。然而,补贴的落实始终是个问题。
行动
中央财政:
五招促生猪生产
⊙本报记者 何鹏
财政部昨表示,为应对猪肉价格上涨,中央财政拟从五方面加大对能繁母猪的保险保费扶持力度,努力促进生猪生产和市场稳定。
一是建立并实施能繁母猪保险与补贴制度。近日财政部已下发《能繁母猪保险保费补贴管理暂行办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能繁母猪的保费补贴力度。
该办法规定,对中西部地区,在地方财政补贴30%保费的基础上,中央财政补贴50%,农户实际承担的保费为20%。为尽快启动能繁母猪保险费补贴工作,财政部正在办理补贴资金预拨手续。第一笔保费补贴资金5.58亿元将于近日拨付到位。同时,中央财政将负担能繁母猪补贴资金11.25亿元,近日将全部拨付地方。
二是加大对疫病防疫的财政支持力度。目前,中央财政已按负担比例,拨付口蹄疫免疫疫苗补助经费2.2亿元以及全部散养猪蓝耳病免疫疫苗经费2.85亿元。对猪蓝耳病及口蹄疫实行强制扑杀的扑杀经费也做好了预算安排。同时,财政部将随时关注疫情发展情况,结合疫苗生产能力及时与相关部门研究规模养殖场蓝耳病免疫政策。
三是落实低收入群体生活补助。根据今年猪肉等副食品涨价情况,财政部已及时拨付低保人员补助资金4.7亿元、家庭经济困难大中专在校生补助资金2.77亿元。
四是支持生猪良种培育,推进生猪生产科技进步。中央财政决定对能繁母猪使用良种猪人工授精技术给予适当补贴。目前财政部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补贴范围、标准、数量等问题,以尽快落实生猪良种补贴。
五是对生猪调出大县给予适当奖励。财政部正抓紧研究制定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办法,包括奖励范围和奖励标准等。奖励资金由地方政府主要用于促进生猪生产。
财政部表示, 除上述财政补贴或支持政策外,中央财政还将安排专项资金做好猪肉储备等方面工作,以有效调节市场供求;支持建立健全生猪生产、猪肉及其他副食品的统计分析与市场监测预警体系,以及时提供生产与市场导向信号。
银监会:
加大生猪产业信贷投放
⊙本报记者 苗燕
围绕生猪生产发展问题,银监会日前召开“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菜篮子’工作稳定市场供应会议”,研究金融支持措施。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强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遵循商业可持续和风险可控原则前提下,加大生猪产业链各环节的信贷投放。同时,密切关注生猪生产稳定发展机制建设,防止出现大的起落而增加新的信贷风险。蒋定之透露,银监会将于近日发布《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指导意见》。
蒋定之指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生猪生产发展的信贷支持,着力满足生猪生产的合理资金需求。重点加大对有提高生猪生产潜力的现有养殖户和企业的金融支持,加大对良种繁育、饲料生产、防疫服务、屠宰加工、销售储备和现代化生猪生产技术等生猪生产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支持。
此外,要改进不同贷款需求主体的服务方式。对符合贷款条件的生猪养殖户和企业,在保证法律要素齐全前提下,简化贷款手续。积极鼓励和引导生猪生产龙头企业与广大农户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优先支持“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规模化生猪生产的各类主体。充分运用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贷款以及银(社)团贷款等方式,对各类养殖场(户)进行资金支持。
另外,要积极扶持受灾养殖场(户)恢复生产能力。对因遭受疫情导致拖欠贷款的生猪养殖户和企业,要通过贷款展期和适当追加贷款投入,帮助其重新获得资金,组织发展生产,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响。
蒋定之表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建立同农业担保、农业保险机构的持续、健康的合作机制,加强与担保机构和保险机构的合作,积极扩大生猪生产类贷款的担保保险范围,有效分散和降低贷款风险。
本报记者 阮晓琴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