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30日以来,市场屡次出现长阴的走势,以上证综指为例,5月30日下跌6.5%,6月4日下跌8.26%,6月28日下跌4.03%,7月5日下跌5.25%。但回过头来看,前面几次长阴之后,指数仍能震荡创出新高,这就是牛市的魅力所在,当然,频繁出现长阴对投资者的信心仍是极大的考验。
8月份的首个交易日,沪深大盘风云突变。早盘沪深两市股指双双出现高开,上证综指一度上摸至4500点之上,深证成指盘中也一度大涨200多点。但上午11点之后,受香港市场深幅调整的影响,沪深股市出现放量急跌,至收盘,上证综指报4300.56点,下跌170.47点,跌幅3.81%,全天成交金额1734亿元,较周二放大一成多;深成指收报14795.20点,下跌404.37点,跌幅2.66%,全天成交金额954亿元。
那么,究竟是谁导演了170点长阴呢?
从盘面看,周三两市A股公司出现普跌,两市上涨A股不足150家,而跌幅达10%的个股近70家,跌幅超过5%的品种更是达到800多家。板块上看,房地产、旅游酒店、石化、银行板块相对抗跌,而外贸、交通工具、汽配、供水供气等板块领跌。不过,从对指数的拖累作用来看,沪市领跌前5名分别是: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交通银行,合计贡献45点跌幅,占沪综指170.47点跌幅的26.48%;深市领跌前5名分别是五粮液、鞍钢股份、太钢不锈、吉林敖东、本钢板材,合计贡献83点跌幅,占深成指404.37点跌幅的20.75%。
此次沪深大盘深挫,看似突然,其实有其内因和外因。从内因上看,首先,从7月20日股指反攻行情展开至今,两市大盘累计涨幅超过15%,而期间没有出现过大幅度的调整,其中还伴有加息、减免利息税、上调存款准备率等多重紧缩性调控政策利空出台,大盘本身需要消化浮筹,产生内在的调整要求。其次,新股扩容的加速、以及基金分红的兑现需要,都对股市资金面形成较大的考验。其三,从技术面上看,两市大盘在突破前期历史高点之后,也需要一个回抽确认的过程,况且7月23日两市大盘留下的向上跳空缺口成为许多技术派投资者的心腹之患。
而从外因上看,外围市场的大跌无疑也给国内的投资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受美国股市周二再度出现调整影响,香港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周三低开并横盘整理,但在上午11点之后出现明显的跳水动作,最终双双收出长阴,香港市场的走势引发A股市场高位出现剧烈震荡。
对于外围股市对沪深市场的影响,许多机构认为,投资者不应夸大外因的作用。虽然说目前的A股市场并非绝对的封闭性市场,国际资本市场的起伏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其短期走势,但从较长远的时期看,A股市场还是有其“独立性”,A股市场最终仍将按照自己的轨迹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