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在我国金融业中处于主体地位,截至2007年上半年,我国共有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3万多家。主要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4家国有商业银行,1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含渤海银行),115家城市商业银行,626家城市信用社,30438家农村信用社,57家农村合作(商业)银行,249家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59家信托投资公司,74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13家金融租赁公司,6家汽车金融公司,以及遍布城乡的邮政储蓄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达到43万亿元,银行业资产占我国全部金融机构资产的90%以上。
银行业务包括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都是高效益的行业,其主要成本为管理成本。假以3%的利差计算,仅贷款这一项,每年自动为国内银行增加近8500—9500亿元的利润,正常情况下银行业肯定是最最赚钱的行业。国内银行的资产扩张倍数约在20—40区间,总资产利润率只有0.1—0.9%(平均在0.5%左右),资产利用率约为2-4%,国内银行自身素质与经营管理效率提高潜力还很大。
据《亚洲银行家》杂志选出的银行300强中,中国有20家银行榜上有名。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在内的20家银行,合计最终利益总额为150亿美元,刷新了以往最高纪录,占亚洲银行全体最终利益总额的五分之一强。
2006年银行年报最大的看点,就是全行业盈利能力快速增长。A股8家上市银行净利润达1151.88亿元,再加上香港上市的建行与交行,10家上市银行净利润1704亿元,两地10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34%。A股8家上市银行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长32%。规模经济效应显露,无论是从营业收入、净利润的绝对额及增长额来衡量,还是以对上市公司利润增长贡献度比较,银行业的地位在证券市场上是毫无争议的“中流砥柱”。据我国银监会公布,现在银行业利润总额是2003年的10倍,可见银行业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整体质量和规模显著提高,而且这种趋势还在继续。
从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10强中看,工行、中行、招行分列第2、3、6位,其中工行净利润达487.19亿元;净利润增长前20强中,银行占4个名额;金融服务对上市公司利润增长贡献度排名第3,达到9.78%。6家中型上市银行净利润平均增长58%,高于全部上市公司平均46%的净利增速。
利差收入仍然是推动利润增长的首要因素。受加息、贷款增长、债券收益率提高等因素影响,去年银行存贷利差扩大,贷款规模增长。中间业务受益于火热的资本市场,也得到了迅速发展。8家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平均增长61%,中行非利息收入已占到营业收入的18.14%。证券交易、基金发行、托管、代理业务增速迅猛,多数银行基金托管量增长60%以上。
银行资产质量得到改善,多数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提升超过15%。中行、建行、招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分别达到91.34%、82.2%、126.03%。银行对不良资产风险的抵御能力提高。2006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12549.2亿元,不良贷款率7.1%,比去年初下降1.5个百分点。
2007年上半年,我国银行业政策主要沿着汇率形成机制、货币紧缩、金融产品创新等三条线展开,并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加快对外开放。在2007年下半年,政策主调:稳健偏紧。央行将综合运用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窗口指导等政策工具紧缩信贷和多余的流动性,同时人民币汇率升值步伐将加快。人民币升值、股指期货将推出、两税合并和新会计准则的影响等因素,都使得未来银行业的表现令人期待。资本市场大发展也给银行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储蓄向资本市场“大搬家”,带动了银行理财产品、托管、代理等业务的增长机会,有助于改变银行存贷业务主导、风险集中度过高的现状,向国际化大银行业务模式靠拢。
尤其今年以来中信银行、交通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陆续成功登陆A股市场,银行业市值继续扩大。光大银行上市申请获国资委批准,建行择机A股上市,农行则在股改和上市的进程中迈进。银行业在证券市场上的“话语权”将继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