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观点·评论
  • 5:金融·证券
  • 6:时事·海外
  • 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8:上证研究院
  • 9:上市公司特刊
  • 10:上市公司特刊
  • 11:
  • 12:上市公司特刊
  • 13:上市公司特刊
  • 14:上市公司特刊
  • 15:上市公司特刊
  • 16:上市公司特刊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特别报道
  • C4:基金·特别报道
  • C5:基金·特别报道
  • C6:基金·基金投资
  • C7:基金·基金投资
  • C8:基金·投资基金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人物
  •  
      2007 年 8 月 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上证研究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上证研究院
    范剑平:中国经济热点后面是什么
    ■看点
    ■编余
    宏观调控未来政策走向与七大着力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宏观调控未来政策走向与七大着力点
    2007年08月0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范剑平

      

      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为此,要着力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盲目扩张,努力缓解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控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

      从宏观调控政策的操作角度看,要稳定、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措施,财政政策要加大对结构调整支持力度,货币政策要稳中适度从紧,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加快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体来说,有七个方面值得关注。

      1、加快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步伐,发行人民币特别债券吸纳货币流动性。综合运用金融、财税等手段,引导和调控资金流动,努力缓解流动性过剩矛盾。要拓宽外汇使用和资本流出渠道,适当加快人民币对欧元等货币的升值步伐,争取使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值幅度适当加大,加快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实质性运作,发行人民币特别债券吸纳货币流动性,加快推进QDII发展。扩大人民币贸易结算范围,尝试人民币境外融资。扩大国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机构范围,严格控制短期外债规模,控制短期外债的结汇。

      2、尽快改变银行存款实际负收益状态,提高投资的资金成本。自7月21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稳中适度从紧”已成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的取向: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减少银行体系流动性;加强信贷政策引导,合理控制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进一步抑制信贷过快增长。为缓解国内市场流动性过剩的状况,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和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应该加强对金融市场和价格走势的跟踪监测,尽快改变银行存款实际负收益状态,提高投资的资金成本。进一步提高存贷款利率和法定准备金率。

      3、推动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引导社会资金更多支持科技创新。应提倡增加上市公司分红。对红利所得税、资本利得税和印花税等政策,要统筹考虑改革方案,使长期持股者能够真正分享经济成长的红利,让短期投机税收加重,以降低换手率,抑制投机风气,鼓励长期投资。

      针对当前国内资金充裕的状况,应抓住市场人气较旺的时机,加快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上市步伐,同时鼓励原来在境外市场上市的国内资质良好的企业回到国内市场发行股票,为证券市场进一步扩容,化解市场价格上涨的压力;抓紧时间,加快创业板推出的进程,为企业科技创新建立健全融资渠道。积极发展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使其成为企业创业的融资场所。积极发展面向科技型企业的债券市场,为优质中小企业开拓融资渠道。

      4、引导投资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薄弱环节。把发展的积极性、充裕的资金、宝贵的资源更多地引导到加强经济社会薄弱环节上来。控制新开工项目,严格执行市场准入标准,切实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建设项目的供地和贷款,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规用地行为。投资调控要堵疏结合,在社会资金宽松的客观形势下,引导资金流向铁路、公路、港口、城市轨道交通、节能减排、新能源、新农村等薄弱环节的建设项目。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加快廉租住房制度建设,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对房地产投资,应继续严格执行限制建设大户型的政策,多建设适合中低收入居民需要的小户型住宅。

      5、加大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的政策力度。控制对外贸易顺差过快增长。实施调整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和出口关税政策,完善扩大进口的支持政策,积极增加进口。根据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要多进口国内需要的资源类产品,鼓励一般贸易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进一步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取消或下调部分低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加工贸易企业准入门槛,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6、节能减排要狠抓措施落实,务求实效。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依靠优化结构、科技进步、加强管理、完善机制、强化法制和全民参与,力争节能减排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抓紧建立和完善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和问责制,发挥科技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推进重点节能工程、重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积极运用价格手段和财税、金融政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节能减排。

      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差别电价和水价政策,健全排污收费制度,抓紧出台燃油税。同时,加大财税政策的支持,设立国家节能专项资金,支持高效节能产品推广、重大节能项目建设和重大节能技术示范。实施节能产品政府强制性采购政策,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装置和技术设备。

      7、加大国家在社会保障和救济方面的支出。坚持以人为本,抓住经济平稳增长和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的有利时机,中央和地方都要加大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关系经济长远发展的投入,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

      自2006年年底以来,食品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对低收入居民的生活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应该加大社会保障和救济方面的支出,加大对低收入居民补贴的力度,使他们的生活水平不因食品价格上涨而出现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