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产权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特别报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产权信息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2007 年 8 月 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8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8版:特别报道
    “浙商”会师杭州,合力打造“中国第一商帮”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浙商”会师杭州,合力打造“中国第一商帮”
    2007年08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包纯田
      颜春友
      孙德良
      8月5日,来自浙江各地的7大地方商帮聚首杭城,出席由浙商研究会、上海证券报等联合主办的“2007商帮文化论坛”。除宁波帮属传统10大“国字号”商帮外,其余6大商帮———温商、越商、婺商、湖商、台商和衢商均是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的地方商业力量。如今,这7大“方面军”聚首杭城共话发展大策———

      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领域里,“浙商”通常以一个整体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浙商内部却是“帮派林立”、各成一体,令人惊呼原来浙商大军团下面还有这么多的“方面军”。

      8月5日,来自浙江各地的7大地方商帮聚首杭州,出席由浙商研究会、上海证券报等联合主办的“2007商帮文化论坛”。这是继去年首次中国商帮峰会之后的又一次聚集商帮文化的盛会。作为东道主的浙商,其内部未来是“分裂还是融合”,成了论坛的一个争论焦点。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商帮文化与区域经济”,这是浙江地方商业力量的首次聚会。

      浙江省浙商研究会副会长胡宏伟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聚首,促使浙商各大分支力量互相取经、取长补短,合力壮大‘浙商’这一‘中国第一商帮’的品牌。”

      

      地方商帮层出不穷

      据了解,出席论坛的浙江7大地方商帮分别是:宁波帮、温商、越商(绍兴商人)、婺商(金华商人)、湖商(湖州商人)、台商(台州商人)和衢商(衢州商人)。

      其中,除曾位列中国传统10大商帮序列的宁波帮属“国字号”商帮,其余6大商帮均是改革开放后才迅速崛起的地方商业力量。他们在市场上迅速崭露头角,成为引人注目的一方经济力量。

      “浙江有如此多个性鲜明的商业力量,其实是有‘历史传统’的”,浙商研究会副会长胡宏伟认为,在历史上曾负有盛名的10大商帮中,就有2支来自浙江,它们分别是宁波商帮和龙游商帮,“浙江是唯一拥有2个著名商帮的省份”;此外,发端于浙北水乡的湖州南浔商帮在晋商辉煌的后期也曾称雄一时,其实力之强财力之厚并不逊于晋商徽商。

      在刚出炉的“2006年度浙江百强民营企业排行榜中”,民营经济发达的绍兴、宁波和温州分别有30家、14家和13家企业入围,占据了百强榜的“半壁江山”。胡宏伟指出,地方商帮的存在,对于所在地的民营经济发展增速作用非常明显。

      “目前,浙江地方政府也逐渐意识到了区域商业力量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政府工作范畴,”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中心副主任、浙商研究会副会长杨轶清介绍,2003年、2004年和2005年,温州、宁波和台州分别举办了“世界温州人大会”、“世界宁波帮大会”与“首届台州商人大会”;与此同时,以区域商人群体为观察研究对象的社团组织也不断成立,比如新台商研究会、婺商促进会和越商研究会等。

      

      共建“浙商”金字招牌

      “分裂还是融合?”杨轶清在论坛上掷出了这个问题,当前浙商们也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对此破题求解。

      胡宏伟认为,虽然“浙商”这棵大树上的分枝越来越茂盛,但其面临的尴尬处境亦显而易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竞争的逼近,浙商群体内部的各个板块将趋于同一化还是各自个性更加清晰,会不会有商帮在短暂辉煌后旋即湮没?“这是很多商帮文化研究者关心的话题,也是我们召开商帮文化论坛的核心目的所在”,胡宏伟说。

      据了解,此次论坛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浙江各大商帮的对话。浙商研究会副会长、商帮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谷迎春介绍说,虽然浙江商人之间来往比较密切,但以商帮形式进行经验交流却是首次。历来取长补短便是浙商的过人之处,谷迎春表示,“我们可以藉此汲取别的商帮提供的启示性意见,突破自身面临的发展障碍。”

      此次论坛上,还有两大商帮的一兴一衰引起了广泛的探讨。兴者是当前纵横经济舞台且愈来愈强大的宁波帮,衰者则是其商业传统已戛然而止的龙游商帮。

      杨轶清在论坛上对各位商帮人士表示,“宁波帮为什么能够不被时代淘汰,而同是传统10大商帮之一的龙游商帮却没有能够演变成现代商业文明?这其中有很多经验与教训值得总结。”他认为,通过这样的总结,可以使浙江新兴商帮从前辈的兴衰轮回中得到启迪,并及时主动加以校正,走出中国商帮的历史宿命。

      胡宏伟则表示,这是一个互相取经、取长补短的过程。他认为,虽然在信息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一个区域性企业家群体在产业、文化、理念、模式方面保持自身独特性会越来越难,但通过思想碰撞和沟通,浙江地方商帮将寻找到共同点,变地缘优势、血缘优势为市场优势,“浙商”这一品牌也就能够更加融合各大帮派,成为一块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

      浙商研究会会长胡祖光:

      浙商为什么能长期兴盛不衰

      浙商研究会会长胡祖光日前在“2007商帮文化论坛”上表示,区域的人文历史传统是影响所在区域人群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决定性力量。

      据介绍,明清时代我国社会经济出现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地方商帮和大商人资本的兴起,其中著名的十大商帮为山西、徽州、陕西、福建、广东、江西、山东、苏州,还有浙江的宁波、龙游。这十大商帮是以浙商最多,在十大商帮中占据两席,即宁波商帮和龙游商帮。

      为什么上述地方在农业经济时代就能够出现大规模商人群体,为什么有些区域商业文化传统衰落以后就不再兴盛,为什么有些商业氛围浓厚的地方其历史上没有商业传统?

      胡祖光解释说,因为地理、历史、人文等差异极大,因此中国区域的差异文化也是千姿百态的,经济是文化的基础,不同的商业理念和行为,形成独有的商业视角。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之所以取得今天的经济高速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浙江具有传统特色的工商文化传统底蕴,具有一种清晰的承继关系,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宏观背景具有一个亲和性,而温州、台州、金华、绍兴等地,虽然历史上并没有出现大规模商人群体,但是重商、亲商的传统价值观深深扎根在人间。一旦改革开放春风吹来,成片的创业力量大面积活跃起来。

      浙江省金融办副主任包纯田:

      浙商企业应尽快上市并做大做强

      浙江省金融办副主任包纯田日前在“2007商帮文化论坛”上分析,由于国家宏观调控和浙江贷款结构特点,今后浙江企业贷款融资环境很不乐观,浙江企业应该利用最近两年外省上市资源相对较少的空档期,尽快上市,并做大做强。

      据了解,浙江省今年上半年已经完成了贷款计划一大半,而且央行又明确指令,严格限定地区年度贷款计划突破。

      他说,浙江省现在全部银行贷款存贷比已经高达87.8%,按照国际惯例贷存比不能超过75%,最高不会超过80%。第二个数据是,按照以前经济运营的规律,浙江省下半年必备的流动资金跟流动资产贷款不能低于1500亿元,而浙江下半年的贷款额度却只有1000亿,这一块差500亿元。

      包纯田强调说,下半年浙江的企业融资形式很不利,不但不可能扩大原来的贷款规模,而且在原来的基础上要回收,并且不仅仅是流动资金的回收。

      据了解,浙江省现有的资金运用的程度已经非常之高。到今年年底,估计浙江总存款26000亿元左右,但贷款也将达到23000亿元,浙江已经借用了很多外省的钱。过去几年,银行对浙江的贷款格局,对浙江经济做了大贡献,但反过来,这样的贷款结构也对浙江今后发展构成了很大的危险。

      包纯田对浙江目前的投资表示了一定的担心,因为浙江人投资并不是全部投在浙江省内,而且很多还投放在投机性较强的领域。但是这种投资方向目前正在改变。

      包纯田表示,浙江政府将引导浙江民营投资省外的两个趋势:第一个趋势,会加大对中西部产业型投资,加强资本国内输出。因为那里有利的政策,各项条件适合进行产业转移。第二个方向,将会很明确地推动浙江企业在海外投资步伐。

      包纯田也对浙江省内的新投资领域进行了介绍,下一步浙江发展最大的领域是现代服务产业。目前这几年最大的方向是金融产业,特别是与直接融资相关的金融产业,而不是与银行相关的间接融资产业。另外,港口、海运及相关的物流体系也将会成为浙江省未来五到十年的投资高峰期。

      包纯田最后对浙江企业的老总谈了三点建议。第一个建议,企业认准方向,就要想办法让自己变强。最直接的变强方法就是上市,这也是最现实的。

      他预计,今年年底创业板将会推出,如果企业规模在3000万元以上,或者管理工艺上独特点也行,赶快探讨上市的可能性。企业如果能够得到资本金注入,其抗拒周期风险、稳定大局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强。他还说,留给浙江省企业的时间就那么两年,因为适合中小板上市的企业在外省也会越来越多,浙江很多传统产业,也开始被江西、安徽同行的企业赶上,两到三年内,他们就会成为优质上市资源。

      第二个建议,强者之中,恒强的人越少。企业经营思路应该适时调整,在做专的情况下,尽可能早的纳入到强者的体系中去。竞争是挑选的过程,经过20多年的市场洗礼,经营者需要认清楚“我是谁”,认清楚以后“我就跟随谁”,这样子才可以把企业纳入到稳健轨道。

      第三个建议,是指任何一个企业的层次,大、中、小都一样,现在财富性概念发生变化。现在衡量财富的标准是可变现形资产,企业应该通过上市、产权交易所转让等途径,把手上的资产变成流动性强的、可变现性资产。

      “浙商明日之星”将获“浙商基金”扶持

      在日前举行的“2007商帮文化论坛”上,10家浙江企业被冠以“浙商明日之星”名号,他们同时还将获得“浙商基金”的扶持。

      据浙商研究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浙商基金”是由多位知名浙商出资组建,该基金以注资方式,帮助浙江优秀企业快速成长。

      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颜春友认为,组建“浙商基金”主要是为了帮助具有成长潜力的浙江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长期以来,资金对于成长型中小企业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离开这些“天使资本”的投入,不少本来前景向好的中小型企业或将夭折。

      颜春友说,中小企业作为浙江民营经济的根基和未来,只要获得足够的资金扶持,就能迅速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据介绍,“浙商基金”的模式类似于私募基金,将成立专门的投资机构对其进行运作,基金规模将视拟投资企业的资金需求量而定。

      浙商研究会副会长胡宏伟指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不为浙江独有,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共同难题。由于民间金融发达,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难未必比其他地区更为突出。浙江的问题在于,一方面存在无处可去的巨额民间资金,另一方面,民间借贷也存在极高的经营与监管风险。金融需求与供给之间缺乏安全规范而又富有效率的纽带,应该是困扰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的真正难题。

      胡宏伟认为,“浙商基金”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这样的纽带。它首先侧重对本土本乡的企业予以资金支持,使其获得了公益的美誉。由民间组建而以企业方式运作,则既使其经营限定于企业行为的安全区域,又使其避免了蹈入集资和地下金融的敏感地带。同时,投资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也未必比投资实业和其他领域存在更大风险和更多不确定性。

      浙江产权交易所董事长颜春友:

      中小企业亟待拓宽

      融资渠道

      浙江产权交易所董事长颜春友先生日前在“2007商帮文化论坛”上表示,根据最新信息,浙江省资金投放的计划,上半年已经完成了70%,下半年则面临资金紧缺的局面。他说,“这些钱远远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特别是大企业、集团型的企业有可能发生资金链的断裂,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颜春友指出,目前大多数成长型企业还处于成长发育期,发展需要跟融资同步,但是融资保障不多,制约了发展,而且不少银行还偏向于上市公司,这对一大批成长企业型很不利。

      “出路就是两句话,创新思路,加快拓宽渠道。”颜春友表示,主方向就是走向资本市场,以直接融资带动间接融资。“上市之后,虽然企业自身拿不到银行的间接融资,但是可以通过资产整合换股达到直接融资的目的,带动间接融资的放大效益。”

      此外,还有一条途径是,借助地方资本市场的平台进行融资。它的优势在于信息渠道宽,交易成本低;法律风险小,成功几率高。“如果有地方资本市场平台借助,这是最佳途径”,颜春友如是认为。

      据介绍,在浙江省金融办的直接支持下,浙江产权交易所与全国40多家省市产交所签订合作协议,信息联网联通;与20多家境内外机构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与10多家省内外一流的企业团队合作建立有投资银行业务部,上市策划业务部,国际合作业务部等专业部门。

      统计显示,浙江产权交易所运行三年来,到7月底为止,产权交易业务三年共完成142宗,单向成交额44亿元,涉及总资产71亿元。其中省属国资的部分完成115宗,总评估价值25.5亿元,成交价34.3亿元,增值8.8亿元,平均溢价34.42%。

      网盛科技董事长孙德良:

      资本和榜样的力量

      是无穷的

      网盛科技董事长孙德良日前在“2007商帮文化论坛”现身说法:资本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孙德良说,当初他来到杭州创业,以借来的2万元高利贷起家,“没有想到经过9年的努力,上天给了我们一个个大好机会”。

      2006年12月15日,网盛科技登陆中小板,成为“国内互联网第一股”。截至目前,网盛科技的市值突破五十个亿。

      据孙德良介绍,自2万元起家后,公司就没有向银行借过一分钱,也没有向风险投资要过一分钱。“通过我们团队的艰苦奋斗,用9年时间将2万元变成50个亿。所以我说资本力量是无穷的,作为企业家,每个人都要好好抓住我国发展多层次资本的大好机会。”

      在孙德良看来,去年国家实行股权分置改革,最近又要推出创业板,因此,现在正是进入资本市场的好时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孙德良举例说,他早年的农村老家非常贫穷,之后有一户人家做了鞋,赚了很多钱,随后家家户户都做鞋,最后过了几年,那里便成为鞋的产业集群基地。与此类似,网盛科技是在浙江创办的第一个行业网站———中国化工网,通过十年的发展,近六成的中国行业网站都产生在浙江。

      孙德良在此次论坛上还提出,“文化必须与时俱进”。据介绍,网盛科技上市的时候有七十个人持有公司股票,最低持有五、六万股,最高几百万股,如果说只用一种机制去激励公司员工,迟早有一天会失效,因为大家都有钱后,很可能就失去斗志。

      “这个时候靠什么?靠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那么这种文化必须要创新,必须要与时俱进,才能够使这个企业保持长久的发展。”孙德良如是说。(本版文字 彭友 陶君)